|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高牧星.沉浸、交互、多维:数智化图像国际传播研究——从《清明上河图》到《千年调·宋代人物画谱》[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24,(02):77-84.
点击复制

沉浸、交互、多维:数智化图像国际传播研究——从《清明上河图》到《千年调·宋代人物画谱》()
分享到:

《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ISSN:2096-8418/CN:33-1334/G2]

卷:
期数:
2024年02期
页码:
77-84
栏目:
国际传播
出版日期:
2024-04-20

文章信息/Info

Title:
-
文章编号:
2096-8418(2024)02-0077-08
作者:
高牧星12
(1. 浙江传媒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2.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学理论博士后站,北京100105)
Author(s):
-
关键词:
宋韵文化 国际传播 数智化 《清明上河图》 《千年调·宋代人物画谱》
分类号:
G206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与传播媒介,图像在世界交往和国际传播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尤其是伴随5G、AR、VR等技术的普及,以图像为媒介的文化传播进入数智时代。文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找出2010年上海世博会数字版《清明上河图》与2023年中央电视总台CGTN海外传播节目《千年调·宋代人物画谱》数字特展这两个项目以文化原真性为核心、以沉浸式交互为重点、以多维体验为目标的跃迁路径,为提升中国传统图像的国际传播效果、推进数字中国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新的实践方向与思考路径。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廖祥忠.视频天下:语言革命与国际传播秩序再造[J]. 现代传播,2022(2):1-8.
[2]高卫华,贾梦梦. 传统文化数字化传播有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当代传播,2016(3):45.
[3]新华社.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EB/OL].中国政府网.https://www.gov.cn/xinwen/2023-02/27/content_5743484.htm
[4]李荣有.图像学的历史传统及其现代的接轨[J].艺术百家,2012(6):166.
[5]刘庆,何飞.中华民族形象的图像传播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22(6):101.
[6] 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正[M].北京:商务印书馆,2021:3.
[7][美] 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M].滕守尧,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110.
[8][德]瓦尔特·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M].王勇才,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6-7.
[9][美]爱德华·霍尔.超越文化[M].何道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81-83.
[10]李红.理解高语境文化:中国传播观念的超语言逻辑[J].南京社会科学,2022(4):101.
[11][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等,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210.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王秋硕.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的文化路径[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5,(05):96.
[2]刘略昌.中国特色外国文学批评的生产及其国际传播路径探索——以《丹·布朗现象诠释》的海外出版为例[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9,(01):25.
[3]王佳琳,郭姝璇,李家志,等.疫情背景下对六家英文主流媒体中国中医药报道的研究[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21,(06):16.
[4]程曼丽,赵晓航.共产国际的国际传播理念与实践[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22,(02):94.
 CHENG Man-li,ZHAO Xiao-hang.A Study o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Concept and Practice of the Communist International[J].FUTURE COMMUNICATION,2022,(02):94.
[5]史安斌,童 桐.气候紧急状态:一种传播语境的转换[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22,(04):71.
 SHI An-bin & TONG Tong.Climate Emergency: A Transformation of Communication Context[J].FUTURE COMMUNICATION,2022,(02):71.
[6]王 强.“叙事共同体”视域下的中华文化传播——以《典籍里的中国》为例[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22,(05):114.
[7]姚 争,张 恒.新世纪以来中国主流纪录片国际传播策略研究[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23,(01):88.
 YAO Zheng & ZHANG Heng.Research o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Strategy of Chinese Mainstream Documentary since the New Century[J].FUTURE COMMUNICATION,2023,(02):88.
[8]骆正林,张雨龙.“一带一路”倡议与新时代国际传播能力建设[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23,(04):32.
 LUO Zheng-lin & ZHANG Yu-long.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d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Capacity Building in the New Era[J].FUTURE COMMUNICATION,2023,(02):32.
[9]吴 锋,贾思怡.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历史回顾及经验启示——基于外国来延记者群工作的视角[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23,(05):14.
[10]崔保国,杨 乐.科技企业倡导网络空间国际规范的传播策略——以微软网络安全国际规范实践为例[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24,(01):9.
 CUI Bao-guo & YANG Le.Tech Enterprise Strategies for Advocating International Cybernorms——Take Microsoft's Cybersecurity Norms as an Example[J].FUTURE COMMUNICATION,2024,(02):9.

备注/Memo

备注/Memo:
基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课题“中国艺术解剖学学理解读与实践研究”(21NDQN263YB);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新中国高等美术院校造型基础教学研究(1949—1999)”(2022M713663)。
作者简介:高牧星,女,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4-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