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姚 争,张 恒.新世纪以来中国主流纪录片国际传播策略研究[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23,(01):88-96.
 YAO Zheng & ZHANG Heng.Research o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Strategy of Chinese Mainstream Documentary since the New Century[J].FUTURE COMMUNICATION,2023,(01):88-96.
点击复制

新世纪以来中国主流纪录片国际传播策略研究()
分享到:

《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ISSN:2096-8418/CN:33-1334/G2]

卷:
期数:
2023年01期
页码:
88-96
栏目:
纪录片研究
出版日期:
2023-02-20

文章信息/Info

Title:
Research o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Strategy of Chinese Mainstream Documentary since the New Century
文章编号:
2096-8418(2023)01-0088-09
作者:
姚 争张 恒
Author(s):
YAO Zheng & ZHANG Heng
关键词:
中国主流纪录片 国际传播 传播策略
分类号:
J992.6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中国主流纪录片是传播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艺术样式之一。为实现“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使命,中国主流纪录片在国际传播中要充分考虑文化差异性问题,在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以及运营机制等方面都要采取相应的策略。中国主流纪录片以目标受众为导向进行叙事视角的选择,有利于消减文化差异所带来的隔阂与排斥,在此基础上通过戏剧化叙事来激发受众的期待心理,更有利于传播效果的提升。中国主流纪录片从中国哲学思想出发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使传递的思想和内容既能体现出国际共通的文化价值,又能体现出中国文化的民族特色。中国主流纪录片应用多渠道跨媒介进行融合性国际传播,同时还要通过产业模式的创新提升国际传播效果,进而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张洋.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人民日报,2018-8-23(1).
[2]《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课题组.2010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J].现代传播,2011(5):116-126.
[3]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课题组.2011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J].现代传播,2012(3):92-98.
[4]张同道.2015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J].现代传播,2016(5):111-116.
[5]樊启鹏,任伯杰.2016年纪录片产业发展研究报告[J].电影艺术,2017(4):130-135.
[6]张同道.2017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J].现代传播,2018(5):110-115.
[7]张同道.2018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J].现代传播,2019(5):117-122.
[8]张同道.2019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J].现代传播,2020(7):109-119.
[9]张同道,胡智锋.2012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J].现代传播,2013(4):81-89.
[10]彭刚.叙事的转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
[11][美]海登·怀特.元史学:十九世纪欧洲的历史想像[M].陈新,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6.
[12]张寅德编.叙事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64,65.
[13][英]爱·摩·福斯特.小说面面观[M].苏炳文,译.广州:花城出版社,1984:75.
[14][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M].郝久新,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30.
[15][清]李渔.李渔全集:第三卷[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63.
[16][美]拉里·A·萨默瓦等.跨文化传播[M].闵惠泉,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91.
[17]李泽厚.论语今读[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65.
[18]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208.
[19]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250.
[20]牟宗三.中国哲学的特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82.
[21]裴武军. 2019年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述评[J].当代电视,2020(7):51-54.
[22]张同道等.2016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J].现代传播,2017(4):106-110.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王秋硕.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的文化路径[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5,(05):96.
[2]刘略昌.中国特色外国文学批评的生产及其国际传播路径探索——以《丹·布朗现象诠释》的海外出版为例[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9,(01):25.
[3]王佳琳,郭姝璇,李家志,等.疫情背景下对六家英文主流媒体中国中医药报道的研究[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21,(06):16.
[4]程曼丽,赵晓航.共产国际的国际传播理念与实践[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22,(02):94.
 CHENG Man-li,ZHAO Xiao-hang.A Study o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Concept and Practice of the Communist International[J].FUTURE COMMUNICATION,2022,(01):94.
[5]史安斌,童 桐.气候紧急状态:一种传播语境的转换[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22,(04):71.
 SHI An-bin & TONG Tong.Climate Emergency: A Transformation of Communication Context[J].FUTURE COMMUNICATION,2022,(01):71.
[6]王 强.“叙事共同体”视域下的中华文化传播——以《典籍里的中国》为例[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22,(05):114.
[7]张 长.20世纪80年代中国主流纪录片批评标准的革新[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23,(01):107.
[8]骆正林,张雨龙.“一带一路”倡议与新时代国际传播能力建设[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23,(04):32.
 LUO Zheng-lin & ZHANG Yu-long.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d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Capacity Building in the New Era[J].FUTURE COMMUNICATION,2023,(01):32.
[9]吴 锋,贾思怡.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历史回顾及经验启示——基于外国来延记者群工作的视角[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23,(05):14.
[10]崔保国,杨 乐.科技企业倡导网络空间国际规范的传播策略——以微软网络安全国际规范实践为例[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24,(01):9.
 CUI Bao-guo & YANG Le.Tech Enterprise Strategies for Advocating International Cybernorms——Take Microsoft's Cybersecurity Norms as an Example[J].FUTURE COMMUNICATION,2024,(01):9.

备注/Memo

备注/Memo: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中国主流纪录片创作与批评发展研究”(21AC003);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纪录片创新研究”(20BC041); 习近平总书记新闻观、文艺观专项研究课题(22XWG0508)。
作者简介:姚争,男,教授,文学博士; 张恒,男,高级实验师,文学硕士。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3-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