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8.
[2]Ritzer,G.(1975).Sociology:A multiple paradigm science.Boston:Allyn and Bacon.
[3]郑丹娘.“网络流行语”与青少年“自说自话”[J].中国青年研究,2001(4):23.
[4]李宝华,邓年生.网络表情流行的传播逻辑与话语转向[J].新闻界,2016(24):49.
[5]林爱珺,张博.作为话语的表情包:网络表情包的符号消费与社会学反思[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8):38.
[6]蔡骐.网络虚拟社区中趣缘文化传播的社会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4):137.
[7]王炎龙,夏赛楠.网络语言强势模因的传播变异研究——基于2012-2016年度网络用语的分析[J].新闻界,2017(8):50.
[8]阎国华,宋京姝.青年网络话语创新的样态透视与竞合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2021(11):109.
[9]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3-19(1).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1.
[11]席志武,李华英.“饭圈文化”对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潜在风险及治理对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2):78-85.
[12]周敏.以青少年为主体的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建设初探[J].新闻与写作,2013(7):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