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志强.现代危机公共关系概论[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5:10.
[2]朱智贤.心理学大辞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10.
[3]胡荣.社会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400.
[1]王勇.论媒介环境视阈下的新媒介技术[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2,(02):1.
[2]宋红岩.网络发展对青少年女性社会化的影响研究[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2,(03):96.
[3]戚鸿峰.新媒体背景下舆论传播的嬗变[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2,(03):99.
[4]罗锋,王权.虚拟空间中的信息博弈:
关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审思[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02):20.
[5]周敏,何谦.视觉生产的狂欢与吊诡——论网络时代的视觉文化传播的价值与挑战[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03):40.
[6]陶冶.作者虽已死满目皆作者——浅谈网络文化的视觉转向[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03):45.
[7]张敬婕.网络与性别研究的新议题[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05):43.
[8]项仲平 黄鸣刚 凃谦.农村青少年网络行为特征分析[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3,(06):108.
[9]胡雨濛.电子民主:概念、影响和辩争——西方电子民主研究综述[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5,(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