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陈接峰 马骁.流落在历史断层之上的身份确证——电影《芳华》的作者意识及其他[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8,(01):73-78.
 Chen Jiefeng & Ma Xiao.Finding an Identityin Historical Fault: Starting from the Author's Consciousness in Feng Xiaogang's Film Youth[J].FUTURE COMMUNICATION,2018,(01):73-78.
点击复制

流落在历史断层之上的身份确证——电影《芳华》的作者意识及其他()
分享到:

《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ISSN:2096-8418/CN:33-1334/G2]

卷:
期数:
2018年01期
页码:
73-78
栏目:
影视评论
出版日期:
2018-02-15

文章信息/Info

Title:
Finding an Identityin Historical Fault: Starting from the Author's Consciousness in Feng Xiaogang's Film Youth
文章编号:
1008-6552(2018)01-0073-06
作者:
陈接峰 马骁
陈接峰,安徽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安徽 芜湖,241000; 马骁,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艺术与传播学院,广东 珠海,519000
Author(s):
Chen Jiefeng & Ma Xiao
关键词:
《芳华》 身份确证 作者意识
分类号:
J905.2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对时间和遗忘的抗拒使得电影《芳华》具备了不可替代的身份确证价值。在这一点上,无论是冯小刚还是原著作者严歌苓,在《芳华》的印迹里都有自己和时代的身份确证。从这个角度而言,《芳华》其实是一段历史的断层。在这个断层之上,《芳华》呈现了一种内应力的走向。这是对特殊历史条件下社会规制的预设性与暧昧性的犹豫。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美]托尼·朱特.责任的重负[M].章乐天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3.
[2][法]帕特里斯马尼里耶.福柯看电影[M].谢强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36.
[3][美]爱德华·霍尔.无声的语言[M].刘建荣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4][法]贝尔纳·斯蒂格勒.技术与时间[M].方尔平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李道新.显影于历史并执念于和解——《芳华》与当下中国电影的文化症候[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8,(01):64.
 Li Daoxin.Developing in History and Holding on to Reconciliation: The Cultural Symptoms of Youth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Movies[J].FUTURE COMMUNICATION,2018,(01):64.

备注/Memo

备注/Memo:
作者简介:陈接峰,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澳门科技大学博士生。马骁,男,助教。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8-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