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吴 锋,贾思怡.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历史回顾及经验启示——基于外国来延记者群工作的视角[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23,(05):14-24.
点击复制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历史回顾及经验启示——基于外国来延记者群工作的视角()
分享到:

《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ISSN:2096-8418/CN:33-1334/G2]

卷:
期数:
2023年05期
页码:
14-24
栏目:
红色传播
出版日期:
2023-10-20

文章信息/Info

Title:
-
文章编号:
2096-8418(2023)05-0014-11
作者:
吴 锋贾思怡
(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陕西西安710049)
Author(s):
-
关键词:
延安时期 外国记者 红色中国 国际传播
分类号:
G219.26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红色中国故事是中国共产党成为百年大党的一条重要经验。延安时期外国来延记者群现象是特殊历史语境下中国共产党精心谋划、外媒记者积极参与的媒介化呈现和国际传播形构。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与外国来延记者群的形成紧密相关,其发展历程可分为初步试探期、全面探索期、持续跟进期和深化拓展期四个阶段,呈现出“个体破冰引领、多领域协同跟进、多组团持续深入、名记者持续跟踪”的演进规律。中国共产党关于外国来延记者群工作的历史经验表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必须坚持党的正确领导与广泛动员,尊重来延记者工作的客观规律,强化互信机制与文化认同,发挥外媒名记者的桥梁作用。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新华社.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 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EB/OL].http://www.news.cn/politics/cpc20/2022-10/16/c_1129067252.htm.
[2]吴锋.新中国70年国家领导人新闻发布:机制嬗变、基本经验、完善方略[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7):80-84.
[3]刘小燕, 赵甍源.联通中外:中国共产党百年对外传播的基轴[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21(8): 66-69+73.
[4]赵学勇,王鑫.域外作家的延安书写(1934—1949)[J].中国社会科学, 2018(4): 151-176+207-208.
[5]金城.延安交际处回忆录[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6: 678.
[6][美]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M].董乐山,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6: 1-2.
[7]刘国华,张青枝.《西行漫记》:中国共产党对外宣传的一个典范[J].党的文献,2011(3):125-127.
[8][美]托马斯·阿瑟·毕森.1937,延安对话[M].李彦,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1: 43-46.
[9]Snow,E.(1958).Journey to the beginning.London:Lowe and Brydone Printers Ltd.
[10]卢保婷.中美关系中的美国主导性作用分析[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5(2):54-56.
[11]毛泽东年谱:中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3: 124.
[12]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第11册 1936-1938[M].北京: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1: 458.
[1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26.
[14]华敏.第一次见到毛泽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0: 175-181.
[15]Ghlmann, G.(1943).Land of five withouts.Far Eastern Survey,12(9):86-89.
[16]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 上 1921-1949[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 98.
[17]裴晓军.抗战时期美国在华记者与国民政府的合作与疏离[J].国际新闻界, 2012(1):90-95.
[18]胡乔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332.
[19]王晓岚, 戴建兵.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对外新闻宣传研究[J].中共党史研究, 2003(4): 59-65.
[20]费正清,费维恺.剑桥中华民国史 下 1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 710.
[21]欢迎美军观察组的战友们[N].解放日报, 1944-8-15.
[22]王纪刚.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外宣传工作的历史经验[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9(4): 81-88.
[23]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4册 1943-1944[M].北京: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 314-316.
[24][美]冈瑟· 斯坦.红色中国的挑战[M].马飞海,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9: 79.
[25]孟红.抗战时期中外记者参观团访问西北纪实[J].党史纵览,2008(8): 20-25.
[26]陈子平.美军观察组在延安始末[J].陕西档案, 2006(4): 40-42.
[27][美]约翰·霍恩伯格.西方新闻界的竞争[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5: 544.
[28][美]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斯特朗文集 3 人类的五分之一 中国人征服中国[M].傅丰豪,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88: 250-252.
[29]Steele,A.T.(1966).The American people and China.New York:McGraw-Hill Book Company.
[30]路鹏程.论民国时期外国驻华记者与中国记者的合作与竞争[J].新闻大学, 2020(1): 53-71+126-127.
[31]Song,Y & Lee,C.C.(2014).Embedded journalism:Constructing romanticized images of China by US journalists in the 1970s.Chines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7(2):174-190.
[32]芮必峰, 李嘉树.西方记者探访和宣传“红色中国”的原因[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4): 136-142.
[33][美]海伦·福斯特·斯诺.旅华岁月 海伦·斯诺回忆录[M].华谊,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5: 221.
[34]吴锋,刘国强.政治传播视域下党的二十大新闻发布实践范式、核心议题与制度创新[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11):1-9.
[35]高金萍,李庆豪.中国共产党对外传播专业化溯源及其效应分析[J].未来传播,2023(1):28-34+121.
[36]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N].人民日报,2021-3-8.
[37]习近平复信美国海伦·福斯特·斯诺基金会主席亚当·福斯特[N].人民日报, 2022-2-8.

相似文献/References:

备注/Memo

备注/Memo: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报刊发行事业史纲”(22FXWB025)。
作者简介:吴锋,男,教授,博士生导师; 贾思怡,女,硕士研究生。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3-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