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徐洲赤.民国士人观影的心路历程——基于《余绍宋日记》中观影笔记的解读[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6,(03):31-37.
 Xu Zhouchi.The Movie-Going Experience of Literati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 Analysis Based on Film-Viewing Notes in the Diary of Yu Shaosong[J].FUTURE COMMUNICATION,2016,(03):31-37.
点击复制

民国士人观影的心路历程——基于《余绍宋日记》中观影笔记的解读()
分享到:

《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ISSN:2096-8418/CN:33-1334/G2]

卷:
期数:
2016年03期
页码:
31-37
栏目:
传媒史探微
出版日期:
2016-06-15

文章信息/Info

Title:
The Movie-Going Experience of Literati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 Analysis Based on Film-Viewing Notes in the Diary of Yu Shaosong
文章编号:
1008-6552(2016)03-0031-07
作者:
徐洲赤
浙江传媒学院 实验电视台,浙江 杭州,310018
Author(s):
Xu Zhouchi
关键词:
士人阶层 电影 新旧文化 余绍宋 左翼电影
分类号:
J902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清末民初为中国传统士大夫阶层解体与转型时期,电影作为新文化的重要形态,可以折射出新旧观念和文化对一个社会转型期士人的影响。《余绍宋日记》中的电影笔记,较为具体地记录了一个民国士人对电影的接受过程及其观影心态的变化,尤其对左翼电影的观感,非常典型地体现了当时士人阶层在社会冲突面前的分裂心态和立场。同时,也为传统士人阶层在时代动荡下的转型与消亡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观照视角。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余绍宋.余绍宋日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2:519.
[2]张涛.何处是吾乡——梁各庄会葬图中的文士与画家[J].艺术史研究,2014(3).
[3]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M].北京:三联书店,2008:3.
[4]张耀杰.北大教授与<新青年>[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4:172.
[5]周子乐.<晨报>中的真光电影院与北京早期电影放映[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3(3).
[6]程季华.中国电影发展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55.
[7]袁庆丰.旧市民电影:1930年代初期行将没落的中国主流电影特征[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
[8]何卫国.早期红楼电影与海派文化[J].现代传播,2014(4).
[9]袁庆丰.1930年代中国左翼电影及其当下意义[J].学术界,2015(6):210-211.
[10]毛建波.余绍宋:画学及书画实践研究[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34.
[11]蔡楚生.给渔光曲的观众们[J].影迷周报.1934(1).
[12]李栋宁.民国电影的现实主义美学批判[J].艺术百家,2015(4).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张彩虹.从电影《林家铺子》看茅盾小说的诗意化表达[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4,(06):97.
[2]胡晓梅.呈现·重构·扩散:华莱坞电影中的中医影像[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6,(04):69.
 Hu Xiaomei.Presentation, Reconstruction and Dissemination: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Huallywood Films[J].FUTURE COMMUNICATION,2016,(03):69.

备注/Memo

备注/Memo:
作者简介:徐洲赤,男,副教授,硕士。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6-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