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张彩虹.从电影《林家铺子》看茅盾小说的诗意化表达[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4,(06):97.
点击复制

从电影《林家铺子》看茅盾小说的诗意化表达()
分享到:

《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ISSN:2096-8418/CN:33-1334/G2]

卷:
期数:
2014年06期
页码:
97
栏目:
茅盾研究
出版日期:
2014-12-01

文章信息/Info

Title:
-
作者:
张彩虹
Author(s):
-
关键词:
《林家铺子》 小说 电影 诗意化表达
分类号:
I207.42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电影《林家铺子》拍摄于1959年,它由茅盾的同名中篇小说改编而成。影片较好地还原了原著中水乡小镇充满诗意的生活氛围,以及“一·二八”事变后江南市镇经济凋敝、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残酷的社会现实与诗意化的水乡风物之间构成一种看似不和谐而又内在统一的声画对位。而这正是茅盾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的天赋之所在。他对他的国家、人民、桑梓之地永远抱着一种悲天悯人的近乎圣徒之于宗教的情怀,这构成了茅盾小说客观还原现实背后的诗意化表达。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邬冬梅.民国经济危机与30年代经济题材小说[J].文学评论,2012(3):104.
[2]茅盾.子夜写作的前前后后——回忆录(十三)[J].新文学史料,1981(4):1.
[3]茅盾.《春蚕》、《林家铺子》及农村题材的作品——回忆录之十四[J].新文学史料,1982(1):1.
[4]朱安平.《林家铺子》屹立在峰顶[J].大众电影,2006(7):38.
[5]舒晓明.水华访谈录(续)[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9(4):90。
[6]马德波.典型的魅力:影片《林家铺子》回顾[J].电影艺术,1992(3):39.
[7]宫林,池宁.中国电影美术语言的探索者[J].电影艺术,2008(1):91.
[8]陈晓伟.“十七年”电影:中国传统绘画美学向电影的有意识移植[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7(3):24.
[9]王雅平.时代、文化与创作审美的差异性折光——《咸亨酒店》与《林家铺子》的比较[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社版),2010(5):66.
[10]刘翘、倪玉.阶级合作论的艺术标本——谈电影《林家铺子》的劳资关系问题[J].吉林师大学报,1965(1):37.

相似文献/References:

备注/Memo

备注/Memo:
基金项目:2011年浙江省社哲规划一般课题《明星制度与中国电影产业化》(11JCWH30YB)、2012浙江省哲社规划一般课题《浙江形象的视觉文化传播研究——从田园幻象的历史和景观展示的当下》(12JCWH25YB)、2014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电视剧文化对当代青少年的影响与教育引导机制研究 》(2014SCG216)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张彩虹,女,副教授,文学博士。(浙江传媒学院 文学院,浙江 杭州,310018)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190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