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于建嵘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类型及其基本特征[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9(6): 114-120
[2]刘能怨恨解释、动员结构和理性选择——有关中国都市地区集体行动发生可能性的分析[J]开放时代,2004(4): 56-81
[3]Smelser, Neil J Theory of Collective Behavior [M] New York: Free Press, 1962
[4]王淦昌人造小太阳——受控惯性约束聚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26-87
[5]Tilly,Charles (1978) From Mobilization to Revolution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78
[6]赵鼎新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313
[7]道格·麦克亚当,西德尼·塔罗,查尔斯·蒂利斗争的动力[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18-112
[8]宋维强社会转型期中国农民群体性事件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250
[9]查尔斯·蒂利集体暴力的政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238
[10]罗伯特·门斯切市场、群氓和暴乱:对群体狂热的现代观点[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1-173
[11]廖卫民当舆论监督遭遇危机公关——对“奶粉事件”食品安全危机传播的案例分析[A]第八届新世纪新闻舆论监督研讨会文集[C]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等编印, 2008:507-511
[1].隐性采访:舆论监督的特殊手段[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2,(03):87.
[2]袁靖华.论新闻媒介发挥正义效用的基本条件与伦理要求①[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2,(04):3.
[3]刘涛.抵抗与艺术:群体性事件的公共修辞机制探析[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1,(05):9.
[4]嵇美云,田大宪.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预警与应对——基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1,(05):16.
[5]罗锋,王权.虚拟空间中的信息博弈:
关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审思[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02):20.
[6]王勇,阮拥军.部分干部应对舆论监督失当的问题及对策[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3,(04):12.
[7]简 婷 徐卫华.舆论监督模式创新与传媒公共性——基于温州市民监督团的探讨[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6,(03):48.
Jian Ting,Xu Weihua.The Innovation of the Supervision by Public Opinion Model and Media Publicity ——An Investigation Based on the Citizen Watchdog Group in Wenzhou[J].FUTURE COMMUNICATION,2016,(05):48.
[8]王 勇,宋 梅,宋 欣.事前舆论监督:防腐反腐的路径选择[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2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