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曾海芳.先秦战争传播思想研究[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3,(02):64-70.
点击复制

先秦战争传播思想研究()
分享到:

《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ISSN:2096-8418/CN:33-1334/G2]

卷:
期数:
2013年02期
页码:
64-70
栏目:
传媒史探微
出版日期:
2013-02-28

文章信息/Info

Title:
-
作者:
曾海芳
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Author(s):
-
关键词:
战争传播先秦时期
分类号:
G209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战争是古代最经常的交往形式,它伴随着中华民族走过了五千多年的历史。在见于史册的三千多次战争中,传播被广泛运用,并对战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战争与传播关系紧密,但战争传播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却没有得到国内学者应有的重视,有关中国古代战争传播思想的著述亦不多见。因此,本文以秦代之前的历史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历史分析的方法考察中国古代战争传播思想从萌芽到成熟的发展过程。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展江战时新闻传播诸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1
[2]方鹏程战争传播:一个传播者的取向[M]台北:台湾秀威咨询,2007:139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6
[4]司马迁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3
[5]屈万里注译尚书今注今译[M]台北:台北商务印书,1969:183-185
[6]金景芳,吕绍纲《甘誓》浅说[J]社会科学战线,1993(2):177-181
[7]西安政治学院训练部心理战历史与发展[M]西安:西安政治学院出版社,2000:13
[8]金景芳,吕绍纲《汤誓》新解[J]史学集刊,1996(1):5-11
[9]尚书·周书·泰誓下[EB/OL]国学网,http://wwwguoxuecom/jinbu/13jing/shangshu/ss_027htm
[10]赵岐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8:45-47
[11]郝朴宁,陈路,李丽芳,罗文中国传播史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
[12]韩非韩非子选[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76:47
[13]尹振环论《鬼谷子》游说人主之术——兼谈战国纵横家[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1998(4)
[14]孙武孙子兵法(始计篇)[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2
[15]孙武孙子兵法(火攻篇)[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2:151
[16]孙武孙子兵法(谋攻篇)[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2:31
[17]孙武孙子兵法(行军篇)[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2:104
[18]六韬·龙韬·兵征[EB/OL]新浪读书,http://vipbooksinacomcn/book/chapter_162826_107469html
[19]孙膑孙膑兵法·威王问[EB/OL]新浪读书,http://vipbooksinacomcn/book/chapter_162826_107544html
[20]杜波,文家成中国古代心理战思想及其运用[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7:186-219
[21]孙武孙子兵法(虚实篇)[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2:62
[22]孙武孙子兵法(军争篇)[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2
[23]六韬·武韬·文伐[EB/OL]新浪读书,http://vipbooksinacomcn/book/chapter_162826_107468html
[24]吴起吴子·图国[EB/OL]新浪读书,http://vipbooksinacomcn/book/chapter_162826_107424html
[25]龚留柱武学圣典:《孙子兵法》与中国文化[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160
[26]李炳彦,孙兢重权谋——东方兵学的特色[J]解放军报,1989-04-21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范红霞.社会网络的关系流动和价值变迁[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2,(01):33.
[2]方建移.我国民族政策的传播学思考[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2,(04):10.
[3]柴志明,唐佳琳,胡芸.网络影视评论的传播与分化[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2,(05):9.
[4]李文冰.草根文化视阈下的公众媒介素养教育[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03):26.
[5]周敏,何谦.视觉生产的狂欢与吊诡——论网络时代的视觉文化传播的价值与挑战[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03):40.
[6]刘宣文,杨帆.解读漫画:一项基于儿童视角的传播学质性研究[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3,(03):51.
[7]曾一果,谷,陶赋.当代中国城市形象的媒介建构与传播对话录[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3,(04):17.
[8]韩德星.《草叶集》在中国大陆的译介与传播[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3,(06):89.
[9]江凌.产品、符号、精神生产与品牌价值传播——以“维多利亚的秘密”为例[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4,(02):14.
[10]刘丹.大众传媒对城市形象的传播与意义再现——基于空间演进的视角[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5,(05):56.

备注/Memo

备注/Memo:
作者简介:曾海芳,女,讲师,文学博士。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3-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