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韩德星.《草叶集》在中国大陆的译介与传播[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3,(06):89-95.
点击复制

《草叶集》在中国大陆的译介与传播()
分享到:

《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ISSN:2096-8418/CN:33-1334/G2]

卷:
期数:
2013年06期
页码:
89-95
栏目:
外国文学经典生成与传播
出版日期:
2013-12-31

文章信息/Info

Title:
-
作者:
韩德星
Author(s):
-
关键词:
草叶集新诗现代化译介传播
分类号:
I712072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惠特曼是对中国新诗影响较大的诗人之一,其《草叶集》在中国大陆的译介已有9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文学与历史现代化的不同阶段,《草叶集》的译介与传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五四时期,它是民主的象征与革命的艺术符码;在抗战时期它是救亡图存、鼓舞人心的战斗号角;在文革以后,它是张扬自我、独自喧哗的一棵大树。它在中国大陆的本土化过程恰恰彰显了传播者与接受者自身的品格。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蒙兴灿胡适诗歌翻译的现代性探源——以《关不住了》为例[J]外语学刊,2011(3):133
[2]田汉平民诗人惠特曼的百年祭[A]田汉全集(14卷)[C]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0:311
[3]龚继民郭沫若年谱1892-1978(上册)[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72
[4]黄浩淳编郭沫若书信集(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119-120
[5]沈雁冰惠特曼在法国[J]小说月报,1921(3)
[6]谢六逸平民诗人惠特曼[A]孙俍工新文艺评论[C]上海:民智书局,1925:370
[7]有岛武郎草之叶——关于惠特曼的考察[J]金溟若,译奔流,1928,1(5)
[8]钦鸿鲁迅对惠特曼的介绍[J]鲁迅学刊,1981(2):102
[9]郁达夫五四文学运动之历史的意义[A]郁达夫文集(第6卷)[C]广州:花城出版社,1983:171
[10]朱復现代美国诗概论[J]小说月报1930(5):813-814
[11]邵洵美现代美国诗坛概况[J].现代1934(6)
[12]蒲风诗歌大众化的再认识[A]蒲风选集[C]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85:950
[13]蒲风关于前线上的诗歌写作[A]蒲风选集[C]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85:922
[14]穆木天诗歌与现实[J]现代1934(2):220
[15]李长之现代美国的文艺批评[J].现代1934(6):894
[16]林焕平我们从惠特曼学取什么?[N]申报,1935-04-25
[17]李野光惠特曼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338
[18]王佐良读《草叶集》[A]王佐良文集[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202
[19]朱自清文学的标准与尺度[A]朱自清选集[C]上海:开明书店,1951:171
[20]巴金永远属于人民的两部巨著——在本市纪念《草叶集》出版百周年和《唐·吉诃德》出版三百五十周年座谈会上的报告(摘要)[N]解放日报,1955-12-04
[21]楚图南译者后记草叶集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324
[22]肯尼斯·M普莱斯赵萝蕤访谈录[J]刘树森,译高校社科信息1997(3):43
[23]刘树森评《草叶集》的六个中译本(下)[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2(2):30
[24]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229
[25]顾城诗话录[A]顾城的诗[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55
[26]海子诗学:一份提纲[A]海子诗全编[C]西川编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1049
[27]区鉷赵萝蕤译惠特曼[J]外国文学评论1988(4):141

相似文献/References:

备注/Memo

备注/Memo:
作者简介:韩德星,男,副教授,文学博士。(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基金项目:201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外国文学经典生成与传播研究》(10& ZD135)的阶段性成果。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3-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