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彭 翠,赵乐群.后真相视域下网络流言的治理对策探究[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22,(01):56-62.
点击复制

后真相视域下网络流言的治理对策探究()
分享到:

《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ISSN:2096-8418/CN:33-1334/G2]

卷:
期数:
2022年01期
页码:
56-62
栏目:
网络治理
出版日期:
2022-02-20

文章信息/Info

Title:
-
文章编号:
2096-8418(2022)01-0056-07
作者:
彭 翠1赵乐群2
1.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河北保定071002; 2.香港浸会大学, 香港 999077
Author(s):
-
关键词:
后真相 网络流言 成因 影响 治理对策
分类号:
G206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进入后真相时代,技术催生的新媒介环境、新闻媒体职业伦理的转变、网民情绪化围观产生的传播偏向等,使得网络流言屡禁不止。作为一种舆论乱象,它在客观上引发了“第三人效应”,造成了政府公信力下降和社会信任体系的动摇,负面影响极大。对此,媒体、企业、社区、用户、政府等不同身份主体,应通过“加强新闻把关、打造立体化宣传、加快技术融合、强化精准监测、转变话语言说方式”等,切实为后真相时代网络流言的治理做出应对之策。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张华.“后真相”时代的中国新闻业[J].新闻大学,2017(3):28-33,61,147-148.
[2][美]奥尔波特 等.谣言心理学[M].刘水平,梁元元,黄鹂,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2-25.
[3] 蔡静.流言:阴影中的社会传播[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22-24.
[4] 吴翠丽.“后真相”时代网络空间中情感的负性转向及其防控策略[J].学习与实践,2019(10):120-127.
[5] 江作苏,黄欣欣.第三种现实:“后真相时代”的媒介伦理悖论[J].当代传播,2017(4):52-53,96.
[6] [法]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任现红,译.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6:34.
[7] 喻国明,冯菲.区块链对后真相的重新建构:“分散—聚合”模式的设想[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5):1-4,11.
[8] 易艳刚.“后真相时代”新闻价值的标准之变——以“罗尔事件”为例[J].青年记者,2017(4):17-19.
[9] 白寅,余俊.危机传播中新闻媒体的放大器效应及行为选择[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82-186.
[10] 郭庆光.传播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85.
[11] 罗卓群,曾励.论“非典”传播中的第三者效果[J].当代传播,2003(4):52-54.
[12] 岳汉,景朱莹.大学生网络谣言辨识力提升探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89-96.
[13] 彭翠.论新时代新闻学的学术想象力与理论创造力[J].出版发行研究,2020(8):58-62,111.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陈海峰.“后真相”时代的新闻与真相[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7,(05):2.
 Chen Haifeng.Journalism and Truth in the Post-truth Era[J].FUTURE COMMUNICATION,2017,(01):2.

备注/Memo

备注/Memo:
基金项目:河北大学思政专项“民族高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研究”(2021HSZ015)。 作者简介:彭翠,女,副教授; 赵乐群,女,硕士研究生。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2-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