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梅尔文·门彻.新闻报道与写作[M].展江,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4.
[2][美]比尔·科瓦奇,汤姆·罗森斯蒂尔.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中译本第二版)[M].刘海龙,连晓东,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9.
[3][美]迈克尔·舒德森.发掘新闻:美国报业的社会史[M].陈昌凤,常江,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0.
[4]仇筠茜.信息生态设计者:数字新闻治理的第三种规范性站位[J/OL].https://doi.org/10.15897/j.cnki.cn51-1046/g2.20211126.004.
[5]刘海龙,于瀛.概念的政治与概念的连接:谣言、传言、误导信息、虚假信息与假新闻概念的重构[J/OL].https://doi.org/10.15897/j.cnki.cn51-1046/g2.20211129.001.
[6]新闻出版署办公室.中国新闻出版工作者职业道德手则[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55.
[7]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EB/OL].http://www.zgjx.cn/2019-12/15/c_138632458.htm.
[8]尹琨.持续深入开展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EB/OL].http://www.nppa.gov.cn/nppa/contents/719/76847.shtml.
[9]邬昆如.哲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03.
[10][德]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新的现代性之路[M].张文杰,何博闻,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8:5.
[11]郝永平,黄相怀.在新征程上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EB/OL].http://www.news.cn/politics/2021-09/16/c_1127867789.htm.
[12]本书编委会.总体国家安全观干部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49.
[13][英]尼克·库尔德利.媒介、社会与世界:社会理论与数字媒介实践[M].何道宽,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0:1.
[14][美]埃弗里特·E.丹尼斯,约翰·C.梅里尔.媒介论争:数字时代的20个争议话题[M].王春枝,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153.
[15]彭增军.新闻业的救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104.
[16]骆正林.舆论传播:基本规律与引导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5:194.
[17]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346-351.
[18]窦锋昌.警惕虚假的“正能量新闻”[J].青年记者,2021(6下):128.
[19]郭言.美式假新闻害人害己[N].经济日报,2021-8-24(3).
[20]范凌志.揭露台湾《自由时报》的猥琐面目[N].环球时报,2021-7-19(7).
[21][美]W.兰斯·班尼特.新闻:政治的幻象[M].杨晓红,王家全,译.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176.
[22]柴会群.新闻专业主义的溃败——评《南风窗》与《财新》对鲍某涉嫌性侵案的报道[EB/OL].https://www.163.com/dy/article/FMOFQ4JL0519QQUP.html.
[23]周翔,李镓.网络社会中的“媒介化”问题:理论、实践与展望[J].国际新闻界,2017(4):140.
[24]张梓弦.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罪的界分[J].法学评论,2021(4):183.
[25]赵悦含.论权利行驶与敲诈勒索罪的界限[J].法制与社会,2021(7上):186.
[26]刘海明,何林.新闻敲诈和反新闻敲诈[J].青年记者,2018(7上):46.
[27][美]迈克尔·舒德森.发掘新闻:美国报业的社会史[M].陈昌凤,常江,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38.
[28]本书编写组.习近平新闻思想讲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8:5.
[29]乔笛宇.算法驱动下自动化事实核查的原理与局限[J].青年记者,2021(8下):105.
[30]姜博文.人工智能与社交媒体假新闻治理[J].传媒,2021(7下):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