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方兴东,严 峰.“健康码”与正在浮现中的智能传播新格局[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20,(05):2-13.
 Fang Xingdong & Yan Feng."Health Code" and Emerging New Pattern of Intelligent Communication[J].FUTURE COMMUNICATION,2020,(05):2-13.
点击复制

“健康码”与正在浮现中的智能传播新格局()
分享到:

《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ISSN:2096-8418/CN:33-1334/G2]

卷:
期数:
2020年05期
页码:
2-13
栏目:
高端连线
出版日期:
2020-10-15

文章信息/Info

Title:
"Health Code" and Emerging New Pattern of Intelligent Communication
文章编号:
2096-8418(2020)05-0002-12
作者:
方兴东严 峰
方兴东,浙江传媒学院 互联网与社会研究院,浙江 杭州,310018;方兴东,浙江传媒学院 互联网实验室,浙江 杭州,310018
Author(s):
Fang Xingdong & Yan Feng
关键词:
健康码 智能传播 数字传播 传播范式 社会试验
分类号:
G206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从传播学视角,如果仅仅将“健康码”当作一项疫情期间的便捷应用,那么很可能失去一个深入洞察未来智能传播格局的极佳样本。之前无论是今日头条的推荐算法,还是短视频的AI工具与传播算法,以及社交机器人、计算政治宣传和虚拟主播等,都只是呈现一定的智能特性。“健康码”虽然功能单一,却是迄今为止最纯粹的智能传播的典型应用,超越互联网,跨入社会全民范畴,形成“人-机-环境”三者实时联动的社会微系统。该文通过对“健康码”运行机制和内在规律的深入剖析,可以为人们洞察未来人类主导性的信息传播机制——智能传播提供特别的启示。该文对比了中外“健康码”,发现了其运行原理和逻辑上存在显著差异。从传播学的角度深入观察和审视两者间的不同,中国模式的“健康码”所呈现的全员(Anyone)、全域(Anywhere)、全时(Anytime)、全息(Holographic)和全识(Broad consensus)等特点,是数据驱动的智能传播的纯正雏形,而国外模式依然还停留在工具化的数据应用。中国的“健康码”更是一场全社会传播大试验,催生全新的传播机制,提供新的想象空间。对“健康码”的体系化研究,可以提前探视到数字科技时代传播的新变化和新格局。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刘伟.追问人工智能:从剑桥到北京[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233.
[2]彭波,严峰.我国消弭数字鸿沟的新机遇与新路径探析[J].现代传播,2020(2).
[3][德]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32.
[4][德]尤尔根·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62.
[5][法]让·鲍德里亚.完美的罪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43.
[6]宋海波,肖玮.探析“健康码”教育系统应用的工作思路[J].大科技,2019(12).
[7]赵一,李凤.基于二维码技术的健康证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医学信息学,2015(8).
[8]赵宏.健康码中的数据收集与信息保护[N].检察日报,2020-06-10.
[9]周天财经.健康码的一小步,产业互联网的一大步[J].大数据时代,2020(3).
[10]胡伟.浅析“码”到成功[J].农机市场,2020(4).
[11]梁建强.健康证明别再“一码归一码”[N].新华每日电讯,2020-03-20.
[12]刘士才,刘丹军.防疫下半场,健康码的价值远不止“外防输入”[J].中外管理,2020(5).
[13]沈晓白.从封锁到复工——中国健康码APP或引发英国思考[J].世界科学,2020(5).
[14]杨学山.从健康码看政务数字资源建设[N].中国信息化周报,2020-05-11.
[15]石菲.数字技术应对疫情,我国全面信息化转型加速[J].中国信息化,2020(2).
[16]彭波.论数字领导力——数字科技时代的国家治理[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0(7).
[17]Wang F. Y.(2010).The Emergence of Intelligent Enterprises: From CPS to CPSS.IEEE Intelligence System,25(4):85-88.
[18]彭建,周钰哲,孙美玉等.5G十大细分应用场景研究[N].中国计算机报,2019-07-15.
[19]喻国明,杨雅.5G时代:未来传播中“人—机”关系的模式重构[J].新闻与传播评论,2020(1).
[20]孟威.新传播场景中的伦理追问[J].网络传播,2018(4).
[21]关于智能传播时代视频新生态,6位业界领袖说了这些话[EB/OL].https://www.sohu.com/a/322321107_524286,2019-06-22.
[22]张洪忠,兰朵,武沛颍.2019年智能传播的八个研究领域分析[J].全球传媒学刊,2020(1).
[23]方兴东,严峰,钟祥铭.大众传播的终结与数字传播的崛起——从大教堂到大集市的传播范式转变历程考察[J].现代传播,2020(7).
[24]李军.睁开的“全知之眼”:疫情中的隐私保护[EB/OL].www.ftchinese.com/story/001087012?archive,2020-03-31.
[25]方兴东,胡泳.媒体变革的经济学与社会学——论博客与新媒体的逻辑[J].现代传播,2003(6).
[26]方兴东,张笑容.大集市模式的博客传播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J].现代传播,2006(3).
[27]方兴东,石现升,张笑容.微信传播机制与治理问题研究[J].现代传播,2013(6).
[28]曾静平.智能传播的实践发展与理论体系初构[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12).
[29]周锦童.人工智能时代AI合成主播发展的意义和影响[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
[30]刘伟.智能传播时代的人机融合思考[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24).
[31]方兴东,严峰.浅析超级网络平台的演进及其治理困境与相关政策建议[J].汕头大学学报,2017(7).
[32]刘伟.人工智能的未来——关于人工智能若干重要问题的思考[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6(7).
[33]陈世鸿.重新理解媒介[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9-10.
[34]方兴东,严峰.“健康码”背后的数字社会治理挑战研究[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0(8)下.
[35]Sadowski J.(2020).Too Smart: How Digital Capitalism is Extracting Data,Controlling Our Lives,and Taking Over the World.Cambridge:The MIT Press.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谭铁牛,曾静平.智能传播的现实应用、理论溯源与未来构想[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8,(02):2.
 Tan Tieniu & Zeng Jingping.Practical Applications, Theoretical Tracing and Future Concepts of Smart Communication[J].FUTURE COMMUNICATION,2018,(05):2.
[2]王友良.美国智能传播在新闻融合媒介发展中的应用[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8,(03):14.
[3]廖湘科.超级计算机:现代传播与未来传播的引擎动力[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8,(04):2.
[4]陈晓红.人工智能助推的传媒产业生态重构[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8,(05):2.
[5]董秀成.受众心理视域下的智能传播伦理研究[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8,(06):18.
[6]刘经南.5G时代新兴技术对新闻传播的变革性影响[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9,(02):2.
 Liu Jingnan.The Revolutionary Impact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on News Communication in 5G Era[J].FUTURE COMMUNICATION,2019,(05):2.
[7]钟祥铭,方兴东.数字治理的概念辨析与内涵演进[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21,(05):10.
 ZHONG Xiangming & FANG Xingdong.Concept Analysis and Connotation Evolution of Digital Governance: A New Perspective of Technology Evolution and New Spectacle of Communi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 Rise of Digital Governance[J].FUTURE COMMUNICATION,2021,(05):10.
[8]范玉吉,李紫繁.从赋权到限权:老年人智能手机使用研究[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21,(05):29.
[9]王 兵,罗龙翔.“社会机器人”的再定义及社会性特征——基于系统文献法的分析[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23,(02):106.
[10]方兴东,顾烨烨,吴可儿.Sora冲击波下的媒体融合——重新理解媒体融合的理论与实践[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24,(03):2.
 FANG Xing-dong,GU Ye-ye & WU Ke-er.Media Fusion under Sora Shockwave——Re-understanding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media integration[J].FUTURE COMMUNICATION,2024,(05):2.

备注/Memo

备注/Memo: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5G时代互联网传播方式的变革和治理对策研究”(19@ZH044)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球互联网50年发展历程、规律和趋势的口述史研究”(18ZDA319)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方兴东,男,研究员,博士。严 峰,男,研究员。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