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李永健,王雅杰.北京市未成年人社交媒体的使用与自我表达[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8,(06):35-41.
点击复制

北京市未成年人社交媒体的使用与自我表达()
分享到:

《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ISSN:2096-8418/CN:33-1334/G2]

卷:
期数:
2018年06期
页码:
35-41
栏目:
新媒体与媒介融合
出版日期:
2018-12-15

文章信息/Info

Title:
-
文章编号:
1008-6552(2018)06-0035-07
作者:
李永健王雅杰
李永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媒体学院,北京,100089;王雅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媒体学院,北京,100089
Author(s):
-
关键词:
未成年人 社交媒体 自我表达
分类号:
C913.4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未成年人越来越多地使用社交媒体进行自我表达,一系列研究也表明非匿名性的在线交互可以刺激自我表达,其在青少年的社会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北京市未成年人使用微信是其最主要的社交平台; 其在社交软件上公布最多的个人隐私信息是性别、年龄; 其发布最多的两类信息是自己的兴趣爱好、即时的心情感想; 其在遇到烦恼时疏解的主要方式是自己在心里想,而不是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表明未成年人非常在意自己在社交平台上的个人表现,不希望负面情绪影响自身形象。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董艳春.未成年人互联网自我表达和社会参与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7(01).
[2]彭洋洋,钱乐琼.小学生自我表达的发展特点研究[J].湘南学院学报,2016,37(04).
[3]曹文,陈红,高笑,Todd Jackson.选择、自我表达与选择扩散效应[J].心理学报,2009,41(08).
[4]高崇.冲突视角下移动互联时代的中学生自我表达[J].当代教育科学,2015(10).
[5]李永健.单向度视野下媒介对青少年影响的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68.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杨乘虎,杨小玢.融合与发展:手机电视社交化模式的构建[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5,(05):2.
[2]袁靖华,郝文琦.基于数据挖掘分析的电视节目社交融合传播研究——以《奔跑吧兄弟》为案例[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5,(05):13.
[3]张媛.社交媒体时代的少数民族网络社群建构[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9,(06):87.
 Zhang Yuan.Construction of Minority Network Community in the Era of Social Media[J].FUTURE COMMUNICATION,2019,(06):87.
[4]楚亚杰,胡佳丰,张林璇.新兴知识经纪人与科学传播对话规则的建立[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20,(02):26.
[5]陈安繁,罗 晨,胡 勇,等.中国社交媒体上转基因争论的网络议程研究[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20,(04):8.
 Chen Anfan,Luo Chen,Hu Yong,et al.Research on the Internet Agenda of Transgenic Debate in Chinese Social Media[J].FUTURE COMMUNICATION,2020,(06):8.
[6]陈彩银.从粉丝屠榜事件论粉丝社群对当代娱乐产业的影响[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20,(05):57.
[7]陈 琦,张丰扬.从集结到认同:移动通信新时代的社交化学习研究——以微信“打卡学习”为例[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21,(04):48.
 CHEN Qi & ZHANG Feng-yang.On Social Learning in the Mobile Age: A Case Study of WeChat "Punching Learning"[J].FUTURE COMMUNICATION,2021,(06):48.
[8]郭 毅.数字化公共外交:实践困境、理论缺陷与伦理风险[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21,(05):38.
 GUO Yi.The Pitfalls of Digitalisation: Digital Public Diplomacy and Its Dark Side[J].FUTURE COMMUNICATION,2021,(06):38.
[9]贾祥敏,应 慧.何以为记:微博逝者空间的中介化记忆生产[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24,(04):91.

备注/Memo

备注/Memo: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青少年社交媒体的使用:亲和动机、自我表达与性观念传播的实证研究”(17XCB004)的成果之一。数据来源于2017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和阅读实践报告调查。作者简介:李永健,男,教授,教育技术学博士。王雅杰,女,硕士研究生。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8-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