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汉诺·哈特.传播学批判研究——美国的传播、历史和理论[M].何道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3-14.
[2][美]丹尼尔·贝尔.意识形态的终结——五十年代政治观念衰微之考察[M].张国清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104.
[3][美]杜威.哲学的改造[M].胡适译.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1-2.
[4][美]丹·席勒.传播理论史[M].冯建三,罗世宏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50.
[5]James W.Cary.Communication As Culture:Essays on Media and Society[M].New York:Routledge,1982,22.
[6][美]乔治·赫伯特·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A].张国良.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69.
[7][德]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第二卷——论功能主义理性批判[M].洪佩郁,蔺青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77.
[8][美]R.E.帕克.城市:对于开展城市环境中人类行为研究的几点意见[A].R.E.帕克等.城市社会学[M].宋俊岭,郑也夫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2.
[9][美]罗伯特·E·帕克.移民报刊及其控制[M].陈静静,展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69.
[10][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M].吴叡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71.
[1]李敏.媒介文化与中国女性的媒介再现:
以《纽约时报》为例[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3,(06):58.
[2]李胜清.媒介文化的实践论批评[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8,(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