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何秋红,高洋洋.民初地方性商业报纸评论特色研究——以《通海新报》为例[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7,(06):29-35.
 He Qiuhong & Gao Yangyang.A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 Commercial Newspapers: Taking the TunghaiSinpao as an Example[J].FUTURE COMMUNICATION,2017,(06):29-35.
点击复制

民初地方性商业报纸评论特色研究——以《通海新报》为例()
分享到:

《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ISSN:2096-8418/CN:33-1334/G2]

卷:
期数:
2017年06期
页码:
29-35
栏目:
政治传播
出版日期:
2017-12-15

文章信息/Info

Title:
A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 Commercial Newspapers: Taking the TunghaiSinpao as an Example
文章编号:
1008-6552(2017)06-0029-07
作者:
何秋红高洋洋
南通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通,226019
Author(s):
He Qiuhong & Gao Yangyang
关键词:
《通海新报》 评论特色 文人论政
分类号:
G219.24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通海新报》(1913—1929)是民初一份地方性商业报纸,诞生于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南通。通过对该报整个17年办报期间的所有现存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统计的方法,发现该报评论的议题以国家和政治为主,文章以原创为主,稿件来源丰富。从评论的文本内容来看,该报呈现出以下特点:评论言辞犀利,对政府批评毫不留情; 客观理性,对爱国运动积极引导; 悉心建言,为国家发展出谋划策; 专业追求,不断提高言论水平。《通海新报》作为民初报刊的一员,其评论既反映了同一时期报纸言论的共性特征,又呈现出一些独特特征。从一定意义上讲,《通海新报》对于新闻史的意义并不亚于那个时期的其他大报。作为一份地方报纸,其评论的着眼点既有针对性,又没有局限于此,面对国内、国际复杂混乱的局势,该报言论呈现出报人应有的担当。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耿修业.社论与社论写作[J].新闻学季刊,1939(创刊号):25-31.
[2][日]和田洋一.新闻学概论[M].吴文莉译.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
[3]方汉奇等.《大公报》百年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3.
[4]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一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998.
[5]何秋红.《通海新报》与南通城市现代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
[6]葛松亭.我的意见[N].通海新报,1927-10-16(2).
[7]葛松亭.如何打倒土豪劣绅[N].通海新报,1927-10-20(2).
[8]红色家书编写组.红色家书[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
[9]方晓红.中国新闻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19.
[10]任云仙.清末报刊评论分析[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9(5):51-56.
[11][法]加布里埃尔·塔尔德.传播与社会影响[M].何道宽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37.
[12]慰慈.吾人对于四中大此次学潮应有的认识[N].通海新报,1928-2-26(2).
[13]慰慈.通学联会与沪学联会[N].通海新报,1928-5-18(2).
[14]瓒.我在纪念总理诞辰时的感想[N].通海新报,1927-11-12(2).
[15]甦.纪念沙基惨案[N].通海新报,1928-6-23(2).
[16]健.亡国之征兆[N].通海新报,1915-6-6(3).
[17]健.对于缉私兵之感言[N].通海新报,1916-9-14(3).
[18]健.借债机关[N].通海新报,1918-1-21(2).
[19]慰慈.读“黄外长谈外交方针”以后的感想[N].通海新报,1928-4-8(2).
[20]第一高等小学校提倡国货之演说辞[N].通海新报,1915-5-9(3).
[21]健.抵制日货[N].通海新报,1919-5-14(2).
[22]健.抵制与捣乱[N].通海新报,1919-5-23(2).
[23]健.告学生[N].通海新报,1919-6-20(2).
[24]健.再告学生[N].通海新报,1919-6-22(2)
[25]健.正告学生[N].通海新报,1919-12-3、5、7、9.
[26]健.中日同盟之外交案[N].通海新报,1918-5-5(2).
[27]植三.我国工业不发达之原因[N].通海新报,1924-8-18(2).
[28]杞.地方报之责任[N].通海新报,1925-4-1(2).
[29]健.贿选总统倒矣[N].通海新报,1924-11-5(2).

相似文献/References:

备注/Memo

备注/Memo:
作者简介:何秋红,女,讲师,新闻学博士。高洋洋,男,广播电视学本科生。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7-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