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严小芳.场景传播视阈下的网络直播探析[J].新闻界,2016(15):51-54.
[2]何成洲.巴特勒与表演性理论[J].外国文学评论,2010(03):132-143.
[3][美]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冯钢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19.
[4][法]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等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100.
[5]袁爱清,孙强.回归与超越:视觉文化心理下的网络直播[J].新闻界,2016(16):54-58.
[6]张记洁.用戈夫曼的拟剧理论浅析虚拟社交在网络中的社会互动行为[J].社会心理科学,2015(03):21-23.
[7]王杰文.媒介景观与社会戏剧[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04.
[8][英]尼克·库尔德里.媒介仪式——一种批判的视角[M].崔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110.
[9][美]戴扬,卡茨.历史的现场直播媒介事件[M].麻争旗译.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03.
[10][美]兰德尔·柯林斯.互动仪式链[M].林聚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03,04.
[11]贾毅.网络秀场直播的“兴”与“衰”——人际交互·狂欢盛宴·文化陷阱[J].编辑之友,2016(11):42-48.
[12]徐蒙,祝仁涛.新媒体视域下UGC模式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以网络直播为例[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6(04):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