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余绍宋.余绍宋日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2:519.
[2]张涛.何处是吾乡——梁各庄会葬图中的文士与画家[J].艺术史研究,2014(3).
[3]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M].北京:三联书店,2008:3.
[4]张耀杰.北大教授与<新青年>[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4:172.
[5]周子乐.<晨报>中的真光电影院与北京早期电影放映[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3(3).
[6]程季华.中国电影发展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55.
[7]袁庆丰.旧市民电影:1930年代初期行将没落的中国主流电影特征[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
[8]何卫国.早期红楼电影与海派文化[J].现代传播,2014(4).
[9]袁庆丰.1930年代中国左翼电影及其当下意义[J].学术界,2015(6):210-211.
[10]毛建波.余绍宋:画学及书画实践研究[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34.
[11]蔡楚生.给渔光曲的观众们[J].影迷周报.1934(1).
[12]李栋宁.民国电影的现实主义美学批判[J].艺术百家,2015(4).
[1]张彩虹.从电影《林家铺子》看茅盾小说的诗意化表达[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4,(06):97.
[2]胡晓梅.呈现·重构·扩散:华莱坞电影中的中医影像[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6,(04):69.
Hu Xiaomei.Presentation, Reconstruction and Dissemination: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Huallywood Films[J].FUTURE COMMUNICATION,2016,(0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