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亨利·戴维·梭罗.瓦尔登湖[M].徐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81. [2][日]池泽宽原.城市风貌设计[M].郝慎钧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89:5. [3][美]艾伦·J·斯科特.城市文化经济学[M].董树宝,张宁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5. [4] 包亚明.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47. [5][美]戴维·哈维. 后现代的状况——对文化变迁之缘起的探究[M].阎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93. [6] 孙玮.作为媒介的外滩:上海现代性的发生与成长[J].新闻大学,2011(4):71. [7][法]居伊·德波.景观社会[M].王昭风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77. [8][英]斯图尔特·霍尔.表征:文化表征与意指实践[M].徐亮,陆兴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15-16. [9]邵培仁等.媒介生态学[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100. [10][美]大卫·阿什德.传播生态学:控制的文化范式[M].邵志择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126. [11] 孙江.空间生产——从马克思到当代[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3. [12][美]乔治·瑞泽尔.后现代社会理论[M]. 谢中立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123. [13] 汪民安.城市文化读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3. [14][法]布尔迪厄.关于电视[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46. [15] 埃里·阿夫拉汉姆,伊兰·科特.地区危机传播: 实用媒介策略[M].葛岩等译.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183.
[1]范红霞.社会网络的关系流动和价值变迁[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2,(01):33.
[2]方建移.我国民族政策的传播学思考[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2,(04):10.
[3]柴志明,唐佳琳,胡芸.网络影视评论的传播与分化[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2,(05):9.
[4]李文冰.草根文化视阈下的公众媒介素养教育[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03):26.
[5]周敏,何谦.视觉生产的狂欢与吊诡——论网络时代的视觉文化传播的价值与挑战[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03):40.
[6]曾海芳.先秦战争传播思想研究[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3,(02):64.
[7]刘宣文,杨帆.解读漫画:一项基于儿童视角的传播学质性研究[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3,(03):51.
[8]曾一果,谷,陶赋.当代中国城市形象的媒介建构与传播对话录[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3,(04):17.
[9]韩德星.《草叶集》在中国大陆的译介与传播[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3,(06):89.
[10]江凌.产品、符号、精神生产与品牌价值传播——以“维多利亚的秘密”为例[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4,(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