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黄敏 钱毓芳.“中国梦”研究述评及展望[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5,(04):2-7.
 Huang Min & Qian Yufang.A Review for Studies of China Dream and Outlook for Future Researches[J].FUTURE COMMUNICATION,2015,(04):2-7.
点击复制

“中国梦”研究述评及展望()
分享到:

《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ISSN:2096-8418/CN:33-1334/G2]

卷:
期数:
2015年04期
页码:
2-7
栏目:
话语与传播
出版日期:
2015-08-19

文章信息/Info

Title:
A Review for Studies of China Dream and Outlook for Future Researches
作者:
黄敏 钱毓芳
浙江传媒学院 话语与传播研究中心,浙江 杭州,310018
Author(s):
Huang Min & Qian Yufang
关键词:
“中国梦” 研究述评 研究不足 研究展望
分类号:
G2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概述国内外有关“中国梦”研究的大体情况,总结国内学界相关研究的主要取向,分析所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将来研究所应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石仲泉.“中国梦”的本质内涵[N]. 北京日报,2013-5-20.
[2]胡联合,胡鞍钢. 中国梦:中国每一个人的公平发展梦[J]. 探索,2013(3).
[3]王义桅. 中国梦也是社会主义梦[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4(2).
[4]刘新如. “中国梦”也是“强军梦”[N]. 解放军报,2013-3-3.
[5]张书林. 试论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理论建构[J]. 学习与实践,2013(6).
[6]张敏,于杰. 论海洋中国梦的建构性特征[J]. 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3(6).
[7]张彦. 论多元化的文化逻辑与价值认知——兼论中国文化大国梦的建构[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14(1).
[8]李韬,林经纬. 从大同理想到“中国梦”[J]. 党建,2013(6).
[9]辛向阳. 中国梦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J]. 重庆社会科学,2013(5).
[10]王政堂. 中国共产党追寻中国梦的历史轨迹[J]. 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3(3).
[11]王克群,张磊. 我国民主党派追寻中国梦的光辉历程[J]. 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2).
[12]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论中国梦的时代价值[N]. 光明日报,2013-5-2.
[13]杨生平. 论中国梦的时代价值[J]. 中国编辑,2014(1).
[14]宋重军. 中国梦的当代意义探析[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3).
[15]吴灿新. 强化的中华民族凝聚力是实现中国梦的有力保障[J].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3).
[16]李明. 实现中国梦,基础在“三农”[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5(1).
[17]王果. 民族团结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石[J]. 新西部,2015(5).
[18]刘素霞. 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强保障[J]. 经济研究导刊,2015(6).
[19]张富文. 中国梦的实现路径探析[J]. 河南社会科学,2013(9).
[20]余莉,刘家俊. 中国梦实现之路径分析——基于生态文明的理论视角[J]. 湖北大学学报,2013(5).
[21]郭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的实现路径[J]. 探索与争鸣,2013(7).
[22]张艳新,袁会敏. 利益多样化与实现“中国梦”的路径[J]. 广西社会科学,2013(9).
[23]蒙秋明. “中国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J]. 贵州社会科学,2013(7).
[24]黄亚果. 中国梦教育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培养的思考[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2).
[25]莫华伟. 以中国梦作为大学生信仰的途径分析[J].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4(6).
[26]秦记洪. 论“中国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 广西社会科学,2013(6).
[27]孙蓉. 新形势下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的思考[J]. 新闻世界,2013(7).
[28]王妍. 高校青年教师中国梦主题教育路径研究[J]. 教师教育论坛,2014(11).
[29]何景春,张峻玮. 当前基层群众中“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现状与思考[J]. 湘潮,2014(9).
[30]王利敏. 如何做好“中国梦”在企业员工中的宣传工作[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5).
[31]吴海江,杜彦君. 国际比较视野下的美国梦、欧洲梦和中国梦[J]. 思想理论教育,2013(6).
[32]周显信,卞浩瑄. “美国梦”的特色及其对“中国梦”的启示[J]. 探索,2013(2).
[33]保罗·优利欧. 社会变革与中国梦及各国的“国梦”[J]. 探索,2014(5).
[34]吴春梅,雷定鹏. 共识与制约:“中国梦”在乡村社会的传播[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5(3).
[35]韩春秒. “中国梦”新闻传播效果初探——基于对国内8城144名都市白领的问卷调查[J]. 青年研究,2013(12).
[36]王辉,张建欣. 新媒体时代中国梦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途径探析[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4(2).
[37]Lefebvre H. The Production of Space. Translated by Donald Nicholson-Smith[M]. Blackwell Publishing. 2007:26.
[38]米歇尔·福柯. 规训与惩罚[M]. 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 三联书店, 2003:219-242.
[39]塔奇曼.做新闻[M]. 麻争旗,刘笑盈,徐扬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8: 153.
[40]Bourdieu P.Distinction: A Social Critique of Judgement of Taste[M]. Translated by Richard Nic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4: 130.
[41]Mike Scott. Wordsmith tool help manual version[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96.
[42]钱毓芳,田海龙.话语与中国社会变迁:以政府工作报告为例[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3):40-43.
[43]Firth J. A synopsis of linguistic theory, 1930-1955. In F. Palmer(ed.). Selected Papers of J. R, Firth 1952-59. London and Harlow: Longmans, Green and Co., 1957:168-205.
[44]Hunston S. Corpora in Applied Linguistics. Cambridge: CUP. 2002:68.
[45]Baker P, McEnery A. A Corpus-based Approach to Discourses of Refugees and Asylum Seekers in UN and Newspaper Texts [J]. Language and Politics,2005(4):197-226.
[46]当代中国农民工文化生活状况调查课题组. 当代中国农民工文化生活状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23.
[47]布尔迪厄.社会空间与符号权力[A].王志弘译.包亚明.后现代性与地理学的政治[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301.

相似文献/References:

备注/Memo

备注/Memo:
作者简介:黄 敏,女,教授,博士。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190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