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冯溪屏,彭毅力.身体的退隐与自在的精神——佛教追寻自由的致思路向[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4,(01):83-88.
点击复制

身体的退隐与自在的精神——佛教追寻自由的致思路向()
分享到:

《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ISSN:2096-8418/CN:33-1334/G2]

卷:
期数:
2014年01期
页码:
83-88
栏目:
哲学研究
出版日期:
2014-02-08

文章信息/Info

Title:
-
作者:
冯溪屏彭毅力
Author(s):
-
关键词:
佛教人生宇宙观缘起性空身体退隐自由
分类号:
B94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佛教所追求的最终目标是人生的解脱,也即精神的绝对自由或大自在(涅槃寂静),为此,佛教认为不仅要摒弃人的五蕴之身的种种贪欲、妄念,而且还要获得超越世俗认识能力的般若智慧,从而使自心的空性本体得以彰显,万法的空性或心本体也由此绽现。在这种境域中,精神获得了自我规定,依自性存在,与万法的心本体同—,达到了绝对自由或大自在的佛果境界。佛教的自由学说,是表达人类自由本性的一种特殊的、“有着宗教与思辨哲学的血缘联系”的理论形态。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中共中央编译局译.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7.
[2]冯溪屏,彭毅力.《周易》的生命自然观及其自由意蕴[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1(4).
[3][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M]. 中共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04.
[4]林中泽.宗教史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56.
[5]彭毅力.数学与佛教的宇宙观念[N]. 中国民族报,2007-12-25.
[6]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上卷)[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3.
[7][荷]斯宾诺莎.伦理学[M].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4.
[8][古印度]歌者奥义书[A]. 奥义书[C].黄宝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197.
[9]汤用彤.印度哲学史略[M].北京:中华书局,1988:18-19.
[10]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下卷)[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737.
[11]姚卫群.印度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24-25.
[12][古希腊]柏拉图.斐多[M].杨绛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15.
[13]冯溪屏,彭毅力.老子“道法自然”思想的缘起──兼论《道德经》政治自由的双向建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11).
[14]张岱年.中国哲学关于终极关怀的思考[J].社会科学战线,1993(3).
[15]姚卫群.佛教的有为法与无为法观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16]林国良.出入自在──佛教自由观[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3-5.
[17]张锡勤等.中国伦理思想通史(上册)[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2:432.
[18]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4卷,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179.

相似文献/References:

备注/Memo

备注/Memo:
作者简介:冯溪屏,男,教授,哲学博士。(浙江传媒学院学报编辑部,浙江杭州,310018) 彭毅力,女,副教授,硕士。(浙江传媒学院社会科学教学部,浙江杭州,310018)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4-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