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中共中央编译局译.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7.
[2]冯溪屏,彭毅力.《周易》的生命自然观及其自由意蕴[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1(4).
[3][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M]. 中共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04.
[4]林中泽.宗教史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56.
[5]彭毅力.数学与佛教的宇宙观念[N]. 中国民族报,2007-12-25.
[6]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上卷)[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3.
[7][荷]斯宾诺莎.伦理学[M].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4.
[8][古印度]歌者奥义书[A]. 奥义书[C].黄宝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197.
[9]汤用彤.印度哲学史略[M].北京:中华书局,1988:18-19.
[10]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下卷)[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737.
[11]姚卫群.印度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24-25.
[12][古希腊]柏拉图.斐多[M].杨绛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15.
[13]冯溪屏,彭毅力.老子“道法自然”思想的缘起──兼论《道德经》政治自由的双向建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11).
[14]张岱年.中国哲学关于终极关怀的思考[J].社会科学战线,1993(3).
[15]姚卫群.佛教的有为法与无为法观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16]林国良.出入自在──佛教自由观[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3-5.
[17]张锡勤等.中国伦理思想通史(上册)[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2:432.
[18]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4卷,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