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希恩也谈在我国民族问题上的反思和实事求是——与马戎教授的几点商榷[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1):1-17
[2]Jennings Bryant,Dolf Zillman媒介效果与理论研究前沿(第二版) [M] 石义彬,彭彪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313
[3]石长顺,石永军论新兴媒体时代的公共传播[J]现代传播,2007(4):12-14
[4]A H Hastorf,H CantrilThey saw a game:a case study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1954,49,129~134
[5]马戎关于民族研究的几个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132-143
[1]范红霞.社会网络的关系流动和价值变迁[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2,(01):33.
[2]柴志明,唐佳琳,胡芸.网络影视评论的传播与分化[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2,(05):9.
[3]李文冰.草根文化视阈下的公众媒介素养教育[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03):26.
[4]周敏,何谦.视觉生产的狂欢与吊诡——论网络时代的视觉文化传播的价值与挑战[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03):40.
[5]曾海芳.先秦战争传播思想研究[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3,(02):64.
[6]刘宣文,杨帆.解读漫画:一项基于儿童视角的传播学质性研究[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3,(03):51.
[7]曾一果,谷,陶赋.当代中国城市形象的媒介建构与传播对话录[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3,(04):17.
[8]韩德星.《草叶集》在中国大陆的译介与传播[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3,(06):89.
[9]江凌.产品、符号、精神生产与品牌价值传播——以“维多利亚的秘密”为例[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4,(02):14.
[10]刘丹.大众传媒对城市形象的传播与意义再现——基于空间演进的视角[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5,(0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