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刘 峰,严三九.空间重构与自我呈现逻辑变化:青年短视频传播伦理失范动因探析[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24,(01):60-66.
点击复制

空间重构与自我呈现逻辑变化:青年短视频传播伦理失范动因探析()
分享到:

《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ISSN:2096-8418/CN:33-1334/G2]

卷:
期数:
2024年01期
页码:
60-66
栏目:
媒介社会
出版日期:
2024-02-20

文章信息/Info

Title:
-
文章编号:
2096-8418(2024)01-0060-07
作者:
刘 峰严三九
(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上海200072)
Author(s):
-
关键词:
青年 短视频 传播伦理 空间
分类号:
G206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随着短视频平台在青年群体中的普及,短视频使用中出现了诸多传媒伦理失范问题,如侵犯隐私、内容低俗化、网络暴力等。基于青年群体短视频空间的角度,发现青年短视频用户在使用中打破了物理空间与媒体空间的界限,自我呈现的逻辑发生了改变,同时未意识到“前区”“后区”的重构,为短视频伦理失范问题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蔡之国,孔令淑.价值引领视域下短视频的文化狂欢与规训治理[J].未来传播,2021(3):78-83.
[2]林峰.移动短视频:视觉文化表征、意识形态图式与未来发展图景[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6):144-149.
[3]周宣辰,程倩.视觉文化视域下青年短视频消费的文化反思[J].学习与实践,2021(3):118-124.
[4]刘胜枝.商业资本推动下直播、短视频中的青年秀文化及其背后的社会心态[J].中国青年研究,2018(12):5-12.
[5]雷雳.莫让不良短视频污染青年学生[J].人民论坛,2018(32):104-105.
[6]段鹏,李嘉琪.隐藏的价值观:平台媒体算法的伦理考量和权力关系[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92-97.
[7]马嘉.网络直播主持人伦理问题研究[J].传媒,2018(5):90-91.
[8]林爱珺.当前短视频创作的伦理审视[J].人民论坛,2021(4):63-65.
[9]肖峰.从底线伦理到担当精神:当代青年的网络文明意识[J].中国青年研究,2019(6):41-45.
[10]杨章文.网络泛娱乐化:青年主流意识形态的“遮蔽”及其“解蔽”[J].探索,2020(5):181-192.
[11]苏克军,曲涌旭.移动短视频的空间视域解析[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6): 136-140.
[12]张梅,赵蓂.从知觉空间改变到意义生成再造:剧场、视听与社交媒体中的京剧传播[J].现代传播,2020(7): 90-95.
[13]王建磊.空间再生产:网络短视频的一种价值阐释[J].现代传播,2019(7):118-122.
[14]何志武,董红兵.可见性视角下移动短视频的空间生产、消费与价值悖论[J].新闻记者,2019(10):12-19.
[15]刘汉波.从土味实验、空间生产到媒介认同——短视频浪潮中的乡村空间[J].学习与实践,2020(6): 116-124.
[16]杜启顺.新媒体时代隐私权的法律保护[J].中州学刊,2017(10): 52-55.
[17]刘珊.多名女子路遇搭讪被偷拍视频传上网 甚至包括高中学生[EB/OL]https://news.cctv.com/2020/11/28/ARTIzDUmc7XYqbajRtvZePyz201128.shtml.
[18]孙慧莉.传播伦理学视角下网络社会新闻低俗化问题研究[J].中国出版,2017(23):64-66.
[19]高德胜.道德教育的时代遭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29.
[20] Foucault,M.(1980).Power/knowledge selected interviews and other writings 1972-1977.New York: Pantheon Books.
[21]徐颖.论“网络暴力”致人自杀死亡的刑事责任[J].政法论坛,2020(1):132-142.
[22]王昀.打卡景点的网红化生成:基于短视频环境下用户日常实践之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21(2): 105-112.
[23][美]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冯钢,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03.
[24]张骁鸣,常璐.拟剧理论视角下的旅游网络社区人际互动研究——以豆瓣网“穷游”社区为例[J].旅游学刊,2019(7): 98-109.
[25]陈琦.场景消解:女性网络自拍中的后区迷失[J].现代传播,2020(2): 82-85.
[26]周孟杰,吴玮.三重勾连:技术文本、空间场景与主体行动——基于湖北乡村青年抗疫媒介实践的考察[J].中国青年研究,2021(1): 78-86.
[27]罗兰.戏精文化:城市视域下当代青年短视频社交表达[J].湖北社会科学,2020(12):162-168.
[28]毛万熙.公共空间的共同生产:数字媒介如何形塑城市意象——以抖音地标AR特效为例[J].学术论坛,2020(9): 31-39.
[29]杨彪,郭昊天.农民的“出场”:短视频中的乡村振兴图景与话语表征[J].新闻爱好者,2021(2): 48-50.
[30]董玉芝.技术赋能与身体传播: 移动短视频戏仿实践的价值重构[J].现代传播,2020(11): 27-32.
[31]尹连根,刘运来.短视频平台的技术赋权与可见性劳动——基于传播政治经济学考察[J].未来传播,2021(6): 41-49.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张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