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周玉兰,李欣霖,杨小涵.他者视域下中国小康故事的跨文化传播策略研究——以纪录片《柴米油盐之上》为例[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23,(04):101-108.
 ZHOU YU-lan,LI Xin-lin & YANG Xiao-han.Research on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Strategy of China's Well-off St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thers——Taking About Wood,Rice,Oil and Salt as an Example[J].FUTURE COMMUNICATION,2023,(04):101-108.
点击复制

他者视域下中国小康故事的跨文化传播策略研究——以纪录片《柴米油盐之上》为例()
分享到:

《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ISSN:2096-8418/CN:33-1334/G2]

卷:
期数:
2023年04期
页码:
101-108
栏目:
影视艺术
出版日期:
2023-08-20

文章信息/Info

Title:
Research on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Strategy of China's Well-off St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thers——Taking About Wood,Rice,Oil and Salt as an Example
文章编号:
2096-8418(2023)04-0101-08
作者:
周玉兰李欣霖杨小涵
(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Author(s):
ZHOU YU-lanLI Xin-lin & YANG Xiao-han
关键词:
跨文化传播 他者 结构主题模型 框架理论 《柴米油盐之上》
分类号:
J952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获得主流媒体认可的纪录片《柴米油盐之上》讲述了“他者”视角下的四则中国小康故事。文章采用框架三层次分析法的定性研究方法和基于STM(Structural Topic Model)结构主题模型的质化研究方式对该纪录片讲述中国小康故事及其跨文化传播策略进行了分析阐释。在高层次框架中,该纪录片的主题含有普适性和特殊性,展现的情感倾向较为客观; 在中层次框架中,纪录片采用立体化描述、多元化叙事视角打造意义的共通空间; 在低层次框架中,纪录片从经济、文化、社会三方面的多种形象符号映射中国式小康的核心特征。在跨文化传播中,纪录片《柴米油盐之上》使用的多维视角的叙事思路、多重符号的真实呈现、多元主体的共同协作为未来的跨文化传播实践提供了启示与参考。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程沛.二十大报告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EB/OL].https://export.shobserver.com/baijiahao/html/539401.html.
[2]单波.跨文化传播的基本理论命题[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1):103-113.
[3][英]爱德华·霍尔.无声的语言[M].何道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75.
[4]罗慧.单波教授谈跨文化传播的基本问题[J].国际新闻界,2016(6):172-176.
[5][古希腊]柏拉图.斐多[M].杨绛,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7.
[6]麻国庆.走进他者的世界[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8.
[7]Homi,B.(1983).The other question...Homi K.Bhabha reconsiders the stereotype and colonial discourse.Screenvol,24(6):21-47.
[8]常江,田浩.间性的消逝:流媒体与数字时代的视听文化生态[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2):137-145.
[9]Goffman,E.(1974).Framing analysis: An essay on the organization of experience.New York:Harper & Row.
[10]Roberts,M.E.,Stewart,B.M.& Tingley,D.(2019)Stm:An R package for structural topic models. Journal of Statistical Software, 91:1-40.
[11]吴俊,欧阳书凡,李晓华.基于STM和格兰杰因果分析的网络新闻媒体倾向研究[J].系统工程学报,2020(4):446-458.
[12]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13-17.
[13]宋瑞祺. 他者视域下的国家形象建构研究[D].山东大学,2021.
[14]代解.浅析电影《情书》叙事视点的转换[J].电影评介,2010(12):63-65.
[15]袁文丽.在对话中传播 在传播中对话——巴赫金对话理论的传播学意义[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120-124.
[16]王鑫,黄皓宇.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跨文化叙事研究——基于杜甫在英文世界传播的考察[J].新闻与传播评论,2021(5):121-128.
[17]何贤德.电视纪录片中画面语言的定位和作用初探[J].新媒体研究,2016(3):79-81.
[18]秦启先.试论画面语言在电视纪录片中的作用[J].中国传媒科技,2013(6):50-51.
[19]范军.推动我国国际传播高质量发展[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21/0806/c40531-32183557.html.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洪长晖.“共同体”的想象脉络:一种跨文化传播的论述[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8,(03):40.
[2]施蕾蕾.“主体”与“他者”交融:人文纪录片国际化叙事策略[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22,(03):91.

备注/Memo

备注/Memo:
作者简介:周玉兰,女,教授; 李欣霖,女,硕士研究生; 杨小涵,女,硕士研究生。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3-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