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李 娟.“精英”与“反精英”:翁贝托·埃科作品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研究[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22,(06):47-56.
点击复制

“精英”与“反精英”:翁贝托·埃科作品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研究()
分享到:

《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ISSN:2096-8418/CN:33-1334/G2]

卷:
期数:
2022年06期
页码:
47-56
栏目:
媒介重塑
出版日期:
2022-12-20

文章信息/Info

Title:
-
文章编号:
2096-8418(2022)06-0047-10
作者:
李 娟
(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Author(s):
-
关键词:
翁贝托·埃科 跨文化传播 接受 高素质畅销书
分类号:
G154.65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翁贝托·埃科作品在中国的出版是一场基于跨文化交流的接受旅行,其中涉及的出版经济考量、媒体运作和接受观念等社会化关系,对于理解埃科作品在中国知识界形成的跨文化互动有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的文学研究之外,传播维度的引入为我们拓宽了来自社会圈层互动的视野,后者形成了一个共构性的传播与接受空间:从出版社的选题与策划,大众媒介的宣传报道与形象塑造,到学者和大众读者的理解,“精英”与“反精英”之间的张力始终存在。这既体现了埃科作品的丰富性,也显示中国本土的智识接受土壤对于埃科的思想谱系中特定内容的选择性偏好。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美]爱德华·霍尔.无声的语言[M].何道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7.
[2][美]詹姆斯·W·凯瑞.作为文化的传播:“媒介与社会”论文集[M].丁未,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28.
[3][法]罗杰·夏蒂埃.过去的表象——罗杰·夏蒂埃访谈录[A].沈坚,译.李宏图.表象的叙述——新社会文化史[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134.
[4][美]罗伯特·达恩顿.屠猫记[M].吕健忠,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1.
[5][美]罗伯特·达恩顿.拉莫莱特之吻[M].萧知纬,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53.
[6]南方人物周刊.意大利作家埃科的中国之行[EB/OL].http://news.sina.com.cn/c/2007-03-26/100512615340.shtml.
[7]孙丽萍,鞠红.意大利著名作家访问上海[EB/OL].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07/2007-03-13/22432.html.
[8]东方早报.意大利作家埃科:人是在智慧的垃圾中成长[EB/OL].https://cul.sohu.com/20160223/n438264504.shtml.
[9]界面新闻.我们为什么在乎这位意大利知识分子[EB/OL].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1122309.html.
[10]澎湃新闻.艾柯:被剑桥文学史誉为20世纪后半期最耀眼的意大利作家[EB/OL].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33861.
[11][意]安贝托·艾可.艾可谈文学[M].翁德明,译.台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8:255.
[12]纽约时报.Umberto Eco, 84, Best-Selling Academic Who Navigated Two Worlds, Dies[EB/OL].https://www.nytimes.com/2016/02/20/arts/international/umberto-eco-italian-semiotician-and-best-selling-author-dies-at-84.html.
[13]南方周末.我是一个经常被误读的人[EB/OL].http://www.infzm.com/contents/223.
[14][意]安贝托·埃科,卡罗·马蒂尼.信仰或非信仰——哲学大师与枢机主教的对谈[M].林琢瑜,译.台北:究竟出版社,2002:109.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李娟.跨文化传播语境下彼得·海斯勒的中国形象建构及其叙事话语研究[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5,(05):43.
[2]吴赟,闫薇.韩国电影《釜山行》跨文化传播中的“协奏曲”策略[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7,(06):43.
[3]张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跨文化传播与认同探微[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7,(06):65.
 Zhang Ting.A Tentative Study o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Self-identification of the Concept of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All Mankind”[J].FUTURE COMMUNICATION,2017,(06):65.

备注/Memo

备注/Memo: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重构诗学视野下翁贝托·埃科的叙事思想研究”(19FZWB069)。 作者简介:李娟,女,副研究员,博士。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2-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