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王 毅,黄文虎.论“二次元虚拟偶像”的后人类呈现[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21,(04):68-73.
 WANG Yi & HUANG Wen-hu.Virtual Idol and its Posthumanism Representation[J].FUTURE COMMUNICATION,2021,(04):68-73.
点击复制

论“二次元虚拟偶像”的后人类呈现()
分享到:

《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ISSN:2096-8418/CN:33-1334/G2]

卷:
期数:
2021年04期
页码:
68-73
栏目:
网络文化
出版日期:
2021-08-15

文章信息/Info

Title:
Virtual Idol and its Posthumanism Representation
文章编号:
2096-8418(2021)04-0068-06
作者:
王 毅黄文虎
华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福建厦门361021
Author(s):
WANG Yi & HUANG Wen-hu
关键词:
虚拟偶像 景观社会 粉丝经济 具身理论 恐怖谷
分类号:
G122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技术赋能使得虚拟世界与现实社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在景观社会的粉丝经济模式下,虚拟偶像呈现出表面繁荣实则严重同质化、变现难以及技术与伦理不协调等矛盾局面。在当下的“后人类”社会发展趋势下虚拟偶像正值受众急剧增长阶段,人工智能加持下的虚拟偶像境况更为复杂。从“后人类”视角入手,结合“具身理论”“恐怖谷效应”“景观社会”等相关理论来探究技术驱动下虚拟偶像未来的发展趋势,无论是形态本身的进化抑或是市场运营都应遵循伦理规范,在保持自己独特“虚拟”符号的同时提升与人之间的互动层次。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谷学强.破壁与融合:二次元场域空间下传统文化的生产与重构[J].学习与实践,2019(4):118-124.
[2]李恒威,王昊晟.赛博格与(后)人类主义——从混合1.0到混合3.0[J].社会科学战线,2020(1):21-29.
[3]朱传戈.虚拟偶像:文化的承载与集合娱乐文化的衍生物[EB/OL].http://m.haiwainet.cn/middle/3541840/2016/0805/content_30161628_1.html.
[4][法]莫里斯·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M].姜志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1:257.
[5][法]艾曼努埃尔·埃洛阿.感性的抵抗:梅洛-庞蒂对透明性的批判导言[M].曲晓蕊,译.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16.
[6][美]皮埃罗·斯加鲁菲.人工智能的本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64 个大问题[M].任莉,张建宁,译.北京:中国工信出版集团,2017:140.
[7]李恒威,王昊晟.后人类社会图景与人工智能[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80-89+185-186.
[8]冉聃,蔡仲.赛博与后人类主义[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10):72-76.
[9]张骋.赛博空间与本体重建:新媒体时代人类存在方式的变革[J].新闻界,2015(5):36-39+67.
[10]钟舒.技术、媒介与后人类:新媒体艺术中后身体问题理论溯源[J].艺术评论,2019(5):133-141.
[11]刘海龙,束开荣.具身性与传播研究的身体观念——知觉现象学与认知科学的视角[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80-89.
[12]喻国明,耿晓梦.试论人工智能时代虚拟偶像的技术赋能与拟象解构[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23-30.
[13]徐英瑾.虚拟现实:比人工智能更深层次的纠结[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6(24):8-26.
[14]韩敏,赵海明.智能时代身体主体性的颠覆与重构——兼论人类与人工智能的主体间性[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20(5):56-63.
[15]Mori,M.(2012).The uncanny valley.(K.MacDorman & N.Kageki,Trans.)IEEE Robotics & Automation Magazine,19(2):98-100.
[16]杜严勇.恐怖谷效应探析[J].云南社会科学,2020(3):37-44+187.
[17]于昊.后人类视域下的未来景观消费[J].当代电影,2019(7):104-106.
[18][法]居伊·德波.景观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3.
[19]张涵.波德里亚关于“消费社会”与“符号社会”的理论[J].山东社会科学,2009(1):118-124.
[20]陈小小.2017虚拟偶像数量井喷:首现男性化角色,商业变现仍是最大难题[EB/OL].https://www.sohu.com/a/213002680_104421.
[21][法]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刚,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139.
[22]李松.中国“粉丝经济”的资本逻辑及其良性循环[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87-96.

相似文献/References:

备注/Memo

备注/Memo:
作者简介:王毅,女,硕士研究生; 黄文虎,男,讲师,博士。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1-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