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万丽萍.5G时代传媒业的生存挑战与变革走向[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20,(02):109-115.
点击复制

5G时代传媒业的生存挑战与变革走向()
分享到:

《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ISSN:2096-8418/CN:33-1334/G2]

卷:
期数:
2020年02期
页码:
109-115
栏目:
媒介融合
出版日期:
2020-04-15

文章信息/Info

Title:
-
文章编号:
2096-8418(2020)02-0109-07
作者:
万丽萍
浙江传媒学院 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浙江 杭州,310018
Author(s):
-
关键词:
5G时代 传媒变革 传播渠道 用户体验 媒介消费模式
分类号:
G206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5G环境下的信息传播,要在新技术的普及应用中,既满足用户需求,又促进用户的理性思考和信息传播的智能化发展。传统媒体要从“万物互联”“跨界融合”的思维出发,寻求既符合传播规律,契合受众需求,又具有深刻思想性和高度说服力的传播方法,引领主流意识形态发展方向,引导受众进行深度思考。同时,媒体要建立有活力、有效益的传媒体制机制,引进互联网技术人才,积极学习与使用最前沿的技术手段来呈现优质内容,才能抓住5G机遇,开创“人联网”信息传播新景象,促进媒介、技术、人的协调发展。文章探讨了5G技术给传媒行业的内容生产、传播渠道、用户体验和消费模式以及传媒生态所带来的新变革,并提出了传媒业所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华为:5G时代的十大应用场景[EB/OL].http://www.sohu.com/a/241041042_483389,2018-7-13.
[2]郭全中.5G技术与我国传媒业发展[J].新闻与写作,2019(6).
[3]秦建莉.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转型策略[J].传媒观察,2016(4).
[4]周庆安,黄璐.媒体融合视野下媒体内容生产:观念、方式和表现形式[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5(4).
[5]喻国明.5G时代的传播发展:拐点、挑战、机遇与使命[J].传媒观察,2019(7).
[6]喻国明.再造主流话语形态的关键:用户本位、构建魅力、营造流行[J].新闻与写作,2019(9).
[7]匡文波.5G:传媒业变革的催化剂[J].中国报业,2019(4).
[8]喻国明.5G:一项深刻改变传播与社会的革命性技术[J].新闻战线,2019(8).
[9]5G广告行业的22个预测[EB/OL].https://www.huxiu.com/article/307803.html,2019-7-9.
[10]张志安,汤敏.网络技术、人工智能和舆论传播的机遇及挑战[J].传媒,2018(7).
[1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cnnic.cn/gywm/xwzx/rdxw/20172017_7056/201902/t20190228_70643.htm,2019-2-28.
[12]上海前景传媒.短视频用户的媒介消费行为分析[EB/OL].http://piaofang.maoyan.com/feed/news/88021,2019-09-05.
[13]彭建,周钰哲,孙美玉,滕学强.5G十大细分应用场景研究[N].中国计算机报,2019-7-15.
[14]张志安,汤敏.新新闻生态系统:中国新闻业的新行动者与结构重塑[J].新闻与写作,2018(3).
[15]彭兰.移动化、智能化技术趋势下新闻生产的再定义[J].新闻记者,2016(1).
[16]喻国明.5G:一项引发传播学学科范式革命的技术——兼论建立电信传播学的必要性[J].新闻与写作,2019(7).
[17]喻国明,曲慧.边界、要素与结构:论5G时代新闻传播学科的系统重构[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9(8).
[18]张华.5G技术引发的传媒生态变革[J].中国报业,2019(4).
[19]喻国明,耿晓梦.新中国的舆论调查研究:从议题变迁、意见样态到范式转向[J].编辑之友,2019(9).
[20]曲慧,喻国明.信息“新穷人”与媒介产业结构的公共危机——基于阿玛蒂亚?森“权利理论”视角的分析[J].东岳论坛,2019(8).

相似文献/References:

备注/Memo

备注/Memo: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影像与印象:电影里的中国形象创作、接受与传播研究”(20YJA76007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万丽萍,女,副教授,博士。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