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钟静,李天珍.文本盗猎:主体视域下青年亚文化生成动因的游戏性转向[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9,(03):34-39.
 Zhongjing,Litianzhen.Textual Poaching: The Game-oriented Turning of the Motivation of Youth Subculture from subject viewpoint[J].FUTURE COMMUNICATION,2019,(03):34-39.
点击复制

文本盗猎:主体视域下青年亚文化生成动因的游戏性转向()
分享到:

《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ISSN:2096-8418/CN:33-1334/G2]

卷:
期数:
2019年03期
页码:
34-39
栏目:
网络文化
出版日期:
2019-06-15

文章信息/Info

Title:
Textual Poaching: The Game-oriented Turning of the Motivation of Youth Subculture from subject viewpoint
文章编号:
1008-6552(2019)03-0034-06
作者:
钟静李天珍
钟静,安徽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安徽 芜湖,241000;李天珍,安徽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241000
Author(s):
Zhongjing Litianzhen
关键词:
文本盗猎 主体视域 青年亚文化 游戏
分类号:
G122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从青年主体视域对内生于青年群体的亚文化进行剖析,能更准确地理解青年亚文化的深度内核。文章从主体视域出发,对“文本盗猎”类青年亚文化的创作过程进行剖析,进而提出文本盗猎者作为“游戏的人”,其文化生产背后个性化解读、戏谑化表达及新部落社交等“愉悦性”游戏正在取代盗猎的“抵抗性”动机,由此提出以平等、多元的心态看待网络社会的文化转型,希冀青年亚文化与主导文化由对峙走向对话。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张景霞.互联网网民身份认知的文化取向研究——一个亚文化群体的取向[D].华中科技大学,2011.
[2]武静.新媒体空间中的青年亚文化研究反思[J].青年记者,2017(2).
[3][美]亨利·詹金斯.文本盗猎者:电视粉丝与参与式文化[M].郑熙青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57.
[4]周晓虹.转型时代的社会心态与中国体验——兼与《社会心态:转型社会的社会心理研究》一文商榷[J].社会学研究,2014(4).
[5]平安财富宝,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院长方方.《2017国民财富焦虑报告》[R].2017-11-09.
[6]肖伟胜.焦虑:当代中国转型期的文化症候[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
[7]胡疆锋.伯明翰学派青年亚文化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114.
[8]欧阳宇卿.解读“盗猎”[J].书屋,2018(5).
[9][美]玛格丽特·米德.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M].周晓虹等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15.
[10]宗益祥.作为游戏的传播——威廉·斯蒂芬森的传播游戏理论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4.
[11]吴志文.抵抗与收编:“屌丝”恶搞的文化归路[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12]郑满宁.“戏谑化”:社会化媒体中草根话语方式的嬗变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5).
[13][美]库利.社会过程[M].包凡一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103.
[14]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苏州大学新媒介与青年文化研究中心、“青少年网络流行文化研究”课题组.新媒介空间中的青少年文化新特征——“青少年网络流行文化研究”调研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2016(7).

相似文献/References:

备注/Memo

备注/Memo: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文化社会学视域下的传媒乡土书写研究”(AHSKY2017D43)的成果。作者简介:钟静,女,硕士研究生。李天珍,女,副教授。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9-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