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刘君荣.间性思维下的地方特色文化对外传播主体建构和路径分析[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9,(02):39-45.
点击复制

间性思维下的地方特色文化对外传播主体建构和路径分析()
分享到:

《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ISSN:2096-8418/CN:33-1334/G2]

卷:
期数:
2019年02期
页码:
39-45
栏目:
网络文化
出版日期:
2019-04-15

文章信息/Info

Title:
-
文章编号:
1008-6552(2019)02-0039-07
作者:
刘君荣
福建广播电视报社,福建 福州,350001
Author(s):
-
关键词:
间性思维 主体间性 文化主体 传播路径
分类号:
G125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文章提出要重视地方特色文化对外传播的意义和价值,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理念,以讲好地方特色文化为主旨,以“和而不同”为传播原则,以柔性化叙事手法和双向传播为策略,通过选择代表地方特色文化符号的多文化传播主体对外传播。地方政府搭建地方特色文化海外传播平台,突出文化交互性间性思维。利用海外孔子学院这一平台展示地方特色文化,突出文化共享性间性思维。地方主流媒体以多媒体形式积极传播地方特色文化,突出文化共有性间性思维。依托海外华侨和华文媒体传播地方特色文化,突出文化关联性间性思维。最终实现以地方特色文化为载体、以中华文化为内核的全球化传播战略。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宫承波,郝丽丽.间性思维视野下的中国媒介融合发展路径分析[J].当代传播,2017(5).
[2][德]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M].郭官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336-337.
[3][美]詹姆斯·W.凯瑞.作为文化的传播[M].丁未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112.
[4]廖卫民.地方认同与全球传播:城市如何成为国家的秀场[J].中国传媒报告,2018(3):45
[5]朱振声.从福州的几处古迹看古代中琉关系[J].海交史研究,1981(3):94.
[6][英]齐格蒙特·鲍曼.共同体[M].欧阳景根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4.
[7]杨佳.新时代中国海外传播影响力有多大?一份报告全解读[EB/OL].海外网,2018-05-29.http://ocnm.haiwainet.cn/n/2018/0529/c3543528-31324900.html.
[8]孙慧英,郑安迪.聚焦新时代海外华文媒体助力中华文化软实力提升[J].东南传播,2018(11):41.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陈永斌.转型背景下的地方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探究 ——基于主体间性理论的视角[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5,(02):122.
[2]钟丽茜.数字艺术诸“间性”特征初探[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6,(02):107.
 Zhong Liqian.On the Intermediality, Intertextuality and Intersubjectivity of Digital Art[J].FUTURE COMMUNICATION,2016,(02):107.

备注/Memo

备注/Memo:
作者简介:刘君荣,男,编辑。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9-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