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游祯武,骆正林.我国原创儿童绘本中传统文化的当代解读与世界影响力建构[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8,(04):38-46.
点击复制

我国原创儿童绘本中传统文化的当代解读与世界影响力建构()
分享到:

《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ISSN:2096-8418/CN:33-1334/G2]

卷:
期数:
2018年04期
页码:
38-46
栏目:
媒介与社会
出版日期:
2018-08-15

文章信息/Info

Title:
-
文章编号:
1008-6552(2018)04-0038-09
作者:
游祯武骆正林
南京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江苏 南京,210097
Author(s):
-
关键词:
原创儿童绘本 现代化 新媒体传播 民族品牌
分类号:
G12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我国原创儿童绘本创作者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使用进行了多维探索,创作了大量具有中国风格的儿童绘本。然而,我国原创儿童绘本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存在某些误区。文章立足于全球化的大背景,积极、努力地从赋予时代特色,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性的改编和包装; 构建新媒体传播矩阵,激发中国传统文化新活力; “入乡随俗”为表,“和而不同”为里,消除“文化戒心”; 打造我国儿童绘本的品牌符号,助力传统文化“走出去”,从四个方面探索了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原创儿童绘本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路径。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65:412.
[2][古希腊]柏拉图.文艺对话录[M].朱光潜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62-63.
[3] 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220.
[4] 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368.
[5] 侯宜杰.梁启超文选[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81.
[6] 袁薇薇.传统文化元素如何融入儿童绘本创作——基于儿童心理的视角[J].中国出版,2016(19).
[7] 余人.中国少儿出版新进程[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51.
[8][英]理查德·刘易斯.文化的冲突与共融[M].关世杰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17.
[9][苏]贡恰连科.精神文化:进步的源泉与动力[M].戴世吉等译.北京:求实出版社,1988:38.
[10][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M].张子菁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171.
[11] 顾伟列.中国文化通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4-5.
[12] 朱自强.亲近图画书[M].济南:明天出版社,2011:123.
[13] 孙春英.跨文化传播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282.
[14][德]约翰·赫尔德.论语言的起源[M].姚小平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99:36.
[15] 李全华.鹤民国[M].杭州: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2.
[16] 周翔.一园青菜成了精[M].济南:明天出版社,2008.
[17] 黄庆云,梁培龙.红蜻蜓 绿蜻蜓[M].广州:新世纪出版社,2010:22.
[18][德]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14.
[19] 熊亮.二十四节气[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7:1.
[20][美]里斯本小组.竞争的极限[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5.
[21] 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3.
[22][德]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上册)[M].洪汉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380.
[23][英]伊恩·麦高文,詹姆士·麦考尔.国际出版原则与实践[M].徐明强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0:21.
[24] 田建平.华文出版的再定义、全球视野及基本主题[J].出版广角,2016(2).
[25] 朱清河.跨文化传播视角下中国传统文化智慧的当代启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
[26] 杜维明.全球化与多样性[A].哈佛燕京文学社.全球化与文明对话[C].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86.
[27][德]格奥尔格·齐美尔.社会是如何可能的: 齐美尔社会学文选[M].林荣远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2.
[28] 蒲正信.六度集经[M].成都:巴蜀书社,2001:108.
[29] 张明舟.原创绘本不一定需要中国元素背书[J].幼儿100(教师版),2016(9).
[30] 段淳林,戴世富.品牌传播学[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1.
[31] 令嘉.专访川少社社长常青——找回品牌影响力,做出版不做“一版死”[EB/OL].百道网,2017-02-07.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方晓恬,郜书锴.中国电视信息化的发展与传播学的兴起——基于知识社会史视角的考察[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21,(04):105.
[2]习少颖.从公共食堂到文化礼堂:杭州乡村公共空间变迁与现代化进程[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22,(05):57.

备注/Memo

备注/Memo:
作者简介:游祯武,男,硕士。 骆正林,男,教授,博士生导师。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8-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