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石林.对雅安地震报道的比较研究——基于框架理论的视阈[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4,(01):31-36.
点击复制

对雅安地震报道的比较研究——基于框架理论的视阈()
分享到:

《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ISSN:2096-8418/CN:33-1334/G2]

卷:
期数:
2014年01期
页码:
31-36
栏目:
政治传播研究
出版日期:
2014-02-08

文章信息/Info

Title:
-
作者:
石林
Author(s):
-
关键词:
框架理论《人民日报》《南方都市报》地震报道
分类号:
G212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框架理论为分析报纸的报道模式及倾向性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文章分析了《人民日报》和《南方都市报》在研究时段内报道雅安地震的新闻框架,从框架的主题设定、素材呈现和具体文本生产三个层面比较了两报地震报道的异同,指出前者坚持的是“形象框架”而后者采用“情感框架”,二者的结合能够为受众建构一个相对完整的关于雅安地震的现实。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Goffman EFraming Analysis:An Essay on the Organization of Experience[M]New York:Harper and Row,1974:21
[2]臧国仁新闻媒体与消息来源——媒介框架与真实建构之论述[M]台北:三民书局,1999:51
[3][美]沃纳·塞弗林,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312
[4]董天策,蔡慧我国灾难新闻报道模式的转变与突破——以汶川地震报道为例[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9(4)
[5]赵振宇,胡沈明玉树地震:中国进入后灾难报道时期[J]新闻与写作,2010(5)
[6]陈新勇,张红霞中西媒体“三鹿奶粉”事件报道框架及意识形态性[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9(1)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黄宏,徐慧.《人民日报》“甲流”报道的框架分析[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2,(01):38.
[2]廖卫民.试论传播与民族精神的铸造——基于《感动中国》累积性传播效果的案例研究[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04):30.
[3]彭伟清.媒介框架理论下的“官权富”媒介再现——以“南加大枪击案”为例[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3,(06):38.
[4]张晓依,赖彦.《人民日报》反腐报道议程设置的特点及功能分析[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8,(06):130.
[5]曾海芳.新年话语与国家叙事——基于对《人民日报》(1979—2020)“元旦献词”的语料库分析[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21,(04):31.

备注/Memo

备注/Memo:
作者简介:石林,男,硕士生。(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4-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