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胡智锋,潘祥辉.泛娱乐化时代的电视传播与公共坚守 ——访教育部“长江学者”、中国传媒大学胡智锋教授[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2,(06):42-49.
点击复制

泛娱乐化时代的电视传播与公共坚守 ——访教育部“长江学者”、中国传媒大学胡智锋教授()
分享到:

《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ISSN:2096-8418/CN:33-1334/G2]

卷:
期数:
2012年06期
页码:
42-49
栏目:
传媒名家访谈
出版日期:
2012-12-25

文章信息/Info

Title:
-
作者:
胡智锋1潘祥辉2
1.中国传媒大学文科科研处,北京,100024;2.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Author(s):
-
关键词:
电视传播娱乐化本土化公共性访胡智锋
分类号:
G22
DOI:
-
文献标志码:
D
摘要:
在电视艺术美学、影视文化学、电视传播艺术学以及电视节目策划学的构建和研究领域,胡智锋教授勇于开拓,成果斐然。在胡智锋教授看来,中国电视从无到有,其节目创新经历了从以“宣传品”为主导到以“作品”为主导,再到以“产品”为主导的三个阶段。面对新媒体的冲击,电视传播既面临巨大的挑战也拥有较大的创新空间。信息发布的权威性,直播的日常化和高端的大制作是电视媒体和新媒体竞争的优势所在。在胡智锋教授看来,本土化策略应是中国电视创新的重要路径。电视传播的本土化意味着:对于全球,应该选择中国道路;对于中国,应该选择本地道路。公共服务是电视传播公共性的重要体现。由于“三位合一”的电视体制,中国电视的公共频道兼具意识形态色彩、商业色彩和公共色彩,并不具纯粹意义上的公共性。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胡智锋电视传播艺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3
[2] Daya Thussu  News as Entertainment: The Rise of Global Infotainment[M]London:Sage,2008
[3] 胡智锋影视文化论稿[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4] 胡智锋影视文化前沿:“转型期”大众审美文化透视[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
[5]胡智锋电视节目策划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6]胡智锋内容为王——中国电视类型节目解读[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6
[7]胡智锋周建新从“宣传品”、“作品”到“产品”——中国电视50年节目创新的三个发展阶段[J]现代传播,2008(4):1-6
[8]胡智锋电视的观念[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
[9]胡智锋创意与责任: 中国电视的本土化生存[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相似文献/References:

备注/Memo

备注/Memo:
作者简介:胡智锋,男,教授,博士生导师。 潘祥辉,男,文学博士,副教授。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2-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