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张咏梅.媒介人性研究的核心问题及价值探讨[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05):38-42.
点击复制

媒介人性研究的核心问题及价值探讨()
分享到:

《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ISSN:2096-8418/CN:33-1334/G2]

卷:
期数:
2010年05期
页码:
38-42
栏目:
新闻传播
出版日期:
2010-10-20

文章信息/Info

Title:
-
作者:
张咏梅
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Author(s):
-
关键词:
媒介人性论主体性爱心传播
分类号:
G2062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人的媒介主体性与媒介的人性的辩证统一,即人与媒介之间具有的本质相关性,构成了媒介人性研究的核心问题。媒介人性研究试图从人的本质角度阐明媒介的本源,探寻媒介的运行和发展规律,以及人与媒介之间具有的本质相关性。从人的角度看,主要研究人如何在媒介中发挥主体性;从媒介的角度看,主要研究媒介中的人性。媒介是顺应人性、促发人性还是背离人性、灭绝人性,决定了媒介发展的趋向,这是媒介价值发展的基点,也是媒介人性研究的核心价值和首要意义。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英]休谟人性论[M]关文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6
[2]王海明人性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9
[3]欧文·潘诺夫斯基作为人文学科的美术史[EB/OL]http://wwwptextcn/home4php?id=3166
[4][德]海德格尔著路标[M]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374
[5]王海明新伦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180
[6][英]威廉斯著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M]刘建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209-210
[7]英炜人类本性哲学[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7:215
[8]周少来人性、政治与制度:应然政治逻辑及其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3
[9]景中强精神生产:人性的张扬与超越[J]河南社会科学,2004(2):34-39
[10][德]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M]曹卫东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122
[11]贺来主体性——观念的反思与意识形态批判[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3)
[12][美]马克·波斯特第二媒介时代[M]范静哗,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3
[13][德]哈贝马斯交往与社会进化[M]张博树,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8:205
[14]郭湛主体性哲学——人的存在及其意义[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239
[15]RogersThe field of health communication today: An up-to-front report :Journal of Health Communication,1996, 1(1):15-23
[16][美]约翰·菲斯克等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M]李彬译,注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18
[17][英]丹尼斯·麦奎尔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M]崔保国,李琨,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348
[18]邵培仁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98
[19][英]丹尼斯·麦奎尔[瑞典]斯文·温德尔大众传播模式论[M]祝建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120
[20][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M]苗力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
[21][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22][英]休谟道德原则研究[M]曾晓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28
[23]杨伯溆人性、因特网与全球传播的普世文化内涵[J]中国传媒报告,2004(4):13-25
[24][美]大卫·阿什德传播生态学:控制的文化范式·序言[M]邵志择,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1
[25]社会化[EB/OL]http://wwwcyutedutw/~rtchang/socializdoc
[26][美] 斯蒂芬·李特约翰人类传播理论[M]史安斌,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59
[27]邵培仁等媒介生态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45
[28][美]斯蒂芬·李特约翰人类传播理论[M]史安斌,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357
[29][美]尼古拉斯·米尔佐夫视觉文化导论[M]倪伟,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138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方明星.对动画“配音”观念的反动——迪斯尼动画声音范式解析[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2,(04):62.
[2]袁雪渊.主体性视角下的自媒体传播特点分析[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7,(06):13.
 Yuan Xueyuan.An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dia Transmission/Dissemin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bjectivity[J].FUTURE COMMUNICATION,2017,(05):13.

备注/Memo

备注/Memo:
基金项目:浙江省传播学会与传播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2008年重点课题(编号ZJ08Z02)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咏梅,女,博士。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