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隗静秋,严佳馨,王琦然.犹向书林努力来:基于张元济书信网的公共交往研究[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23,(03):68-80.
点击复制

犹向书林努力来:基于张元济书信网的公共交往研究()
分享到:

《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ISSN:2096-8418/CN:33-1334/G2]

卷:
期数:
2023年03期
页码:
68-80
栏目:
媒介社会
出版日期:
2023-06-20

文章信息/Info

Title:
-
文章编号:
2096-8418(2023)03-0068-13
作者:
隗静秋严佳馨王琦然
(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Author(s):
-
关键词:
张元济 近代知识分子 公共交往 书信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
分类号:
G238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书信是近代知识分子交往的重要媒介。通过对近代名家书信研究可了解其社会交往关系,把握事实细节,进而可以揭示部分历史真相。研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张元济书札》及《张元济全集》为数据来源,构建张元济个人书信网络,分析其信联特征,挖掘书信通信背后的潜在人物关系,并加以史料佐证,试图客观清晰地还原张元济公共关系构成的真实情况,从而进一步开展近代社会转型时期知识分子人脉关系的综合探索。研究发现,张元济与知识分子、馆内同仁等学缘、业缘群体交流颇多。同时,信联网络中知识分子社群聚类明显,呈现出区别于传统士大夫的开放性、复杂性。此外,网络节点异质性强,社会资本丰富。反映出特定历史背景下,知识分子在公共事件中广泛寻求社会支持、推动社会发展的路径。研究以史为鉴,以期为当代出版人、编辑带来启示,也为出版生活史研究的数字化转向作出尝试。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叶隽.清民之际知识精英的著译事业、教育理想及其东方现代性诉求——以蔡元培的《中学修身教科书》及其与张元济等出版人的互动为中心[J].长白学刊,2016(1):133-140.
[2] 王建辉.中国现代学术文化的双子星座——北京大学与商务印书馆[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77-82.
[3] 罗映纯.从印刷作坊到现代出版企业——简论张元济时代“文化商务”品牌及历史意义[J].中国出版,2010(22):73-76.
[4] 张人凤.张元济年谱长编(上)[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1444-1542.
[5] 廖申白.私人交往与公共交往[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74-79.
[6] 杨军,陶安涛.我国近代出版人的公共交往探论[J].出版科学,2022(4):113-120.
[7] 许纪霖.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公共交往[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4.
[8] 许纪霖.都市空间视野中的知识分子研究[J].天津社会科学,2004(3):123-130+134.
[9] 梁君思.角色转型·权势迁移·遭逢巨变:中央苏区知识分子群体聚集的动力机制[J].云南社会科学,2020(5):131-139.
[10] 罗映纯,林如鹏.公共交往与民国职业报人群体的形成[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2(5):102-108+112.
[11] 陶阳.作为文化行动的公共交往——对清末学堂学生的生活史考察(1900—1911)[J].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2020(1):1-56.
[12] 杨军,郑雷.近代上海书业同业组织制度变迁析论——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的分析[J].出版科学,2019(6):116-119.
[13] 萧邦齐.血路——革命中国中的沈定一玄庐传奇[M].周武彪,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246.
[14] 吴芹芳.张元济图书事业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
[15] 金炳亮.论商务精神的传承:以张元济和王云五的交往为中心[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140-148.
[16] 闫卫平.1937-1949年张元济与王云五的交往——基于《张元济年谱长编》的考察[J].浙江档案,2015(8):52-54.
[17] 周武.张元济与近代文化[J].史林,1996(3):69-95.
[18] 袁晓川,刘明洋.官商身份转换背景下的张元济报刊媒介认知与实践[J].编辑之友,2018(9):94-98.
[19] 范军,欧阳敏.出版生活史:出版史学研究新视阈[J].现代出版,2017(2):60-73.
[20] 张珑.水流云在:张元济孙女的自述[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7:48-137.
[21] 王建辉.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薪水和作者稿酬问题[J].出版发行研究,2002(8):65-72.
[22] Wellman,B.& Berkowitz,S.D.(1988). Social structures: A network approach.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 83(4):19-61.
[23] 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29.
[24] 庞慧敏,张倩.清末民初女性报人社会网络的现代化进程与反思[J].国际新闻界,2019(4):126-142.
[25] 周浒.社会关系网络视阈下的新闻人范长江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21.
[26] 赵丽梅.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数字出版联盟运营机制研究[J].出版科学,2014(6):74-77.
[27] 罗映纯.从印刷作坊到现代出版企业——简论张元济时代“文化商务”品牌及历史意义[J].中国出版,2010(22):73-76.
[28] 李惠,侯君明,陈涛,朱庆华,刘炜.星汉窈渺——书信网络中蕴藏的人际关系挖掘[J].图书馆杂志,2020(5):86-92+80.
[29] 王众托,王志平.超网络初探[J].管理学报,2008(1):1-8.
[30] 李惠,侯君明.古代书信体文献的社交网络模型[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8(3):164-172.
[31] 刘军.整体网分析讲义:Ucinet软件实用指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2.
[32] 滕沐颖,赵云泽.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虚拟社区“认知盈余”实现过程研究[J].新闻大学,2017(3):79-87+150.
[33] Scardoni,G.& Laudanna,C.(2012).Centralities based analys is of complex networks.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4] 张树年.我的父亲张元济[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7:148.
[35] 沈娟华.基于相关矩阵和混合指数分布的聚类分析[D].苏州:苏州大学,2007.
[36] 欧阳敏.以科层制破除人情网:企业家张元济的关系网络心态考察[J].编辑之友,2021(4):100-105+112.
[37] 罗志田.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193.
[38] 黄剑.商事如政事——张元济“以政入商”下的文化运作[J].安徽史学,2016(4):89-96.
[39] 彭靖里,谭海霞,王崇理.竞争情报中人际网络构建的理论研究——基于社会网络的分析观点[J].图书情报工作,2006(4):38-42
[40] 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17.
[41] 许纪霖.“少数人的责任”: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士大夫意识[J].近代史研究,2010(3):73-90+3.
[42] 张枬,王忍之.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1卷下册[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60:615.
[43] 潘宇俊.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潘汉年情报工作研究[D].西安:西安工业大学,2018.
[44] 苏娜,张志强,刘志辉.基于链接分析的图林博客显著度分析[J].情报资料工作,2010(1):98-102.
[45] 李纲,王忠义.人际情报网络与知识本体网络之间关系研究[J].情报杂志,2011(6):36-39.
[46] 龚虹波.论“关系”网络中的社会资本——一个中西方社会网络比较分析的视角[J].浙江社会科学,2013(12):99-105+98+158.
[47] 范军.中国出版文化史论稿[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89.
[48] 王芙蓉.张元济的儒商出版思想——兼及对当代中国民营出版业的启示[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07-110+115.

相似文献/References:

备注/Memo

备注/Memo: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双循环新格局下中国数字版权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21&ZD322)。 作者简介:隗静秋,男,副教授,博士; 严佳馨,女,硕士研究生; 王琦然,女,硕士研究生。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3-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