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陈嘉映.海德格尔哲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363.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2004/t20200428_70974.htm, 2020-3-15.
[3]杨晓光. 关于文化消费的理论探讨[J].山东社会科学,2006(3):156-159.
[4]胡惠林. 文化经济学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120-139.
[5]李金蓉.论文化消费的特点 [J].理论与改革,1999(3):99-100.
[6]蒋建国.论网络消费文化的特征[J].贵州社会科学,2010(12).
[7]黄少华.知识、文化与人性 [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227-259.
[8]王强东.网络文化产业与网络消费研究[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2009(4):39-42.
[9]黄少华.论网络空间的社会特性[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3):62-69.
[10]李思屈.数字娱乐产业[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45.
[11]卡斯特尔.网络社会的崛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82-83.
[12]洪涛,毛中根.文化消费的结构性与层次性:一个提升路径[J].改革, 2016(1):105-112.
[13][美]克里斯·安德森.免费:商业的未来[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167.
[14]金世和.对我国文化消费结构问题的探讨[J].长白学刊,1998(2):55-59.
[15]朱伟珏,姚瑶.阶级、阶层与文化消费——布迪厄文化消费理论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2(4):52-57.
[16][美]亚伯拉罕·马斯洛.动机与人格:第3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8-29.
[17]杜骏飞.网络民族主义表达及文化消费景观——美联航事件、《人民的名义》谈话录[J].编辑之友, 2017(7):109-112.
[18][德]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175.
[19]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发布《2018年中国泛娱乐产业白皮书》[EB/OL].http://xxzx.miit.gov.cn/InfoAction!showDetail.action?sectionId=M002&info.infoId=1000, 2018-5-15.
[20]单士兵.大力发展网络文艺,底线是尊重规律[N].新华每日电讯, 2015-9-15.
[21]胡惠林.论文化产业的属性与运动规律[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5-13.
[22]Beck,U.,Giddens,A.& Lash,S.(1994). Living in a post-traditional society. Cambridge: Polity Press.
[23]金晓彤,崔宏静.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建构的路径选择:外显性炫耀与内隐性积累的文化消费模式对比分析[J].江苏社会科学,2014(3):70-75.
[24][美]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M].何帆,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9.
[1]彭毅力.网络文化:在生存论的视阈中—— 一种对网络文化本质的探讨[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06):16.
[2]曾静平.中国网络文化:从2G到5G[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9,(01):13.
Zeng Jingping.Chinese Internet culture: from 2G to 5G[J].FUTURE COMMUNICATION,2019,(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