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英]诺曼·费尔克拉夫.话语与社会变迁[M].殷晓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12.
[2][美]威尔伯·L·施拉姆,W.E.波特.传播学概论[M].陈亮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6-20.
[3][英]休·昂纳.中国风:遗失在西方800年的中国元素[M].刘爱英,秦红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45-50.
[4][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M].吴叡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37.
[5]郭有献,郝东恒.中国元素与广告创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14-117.
[6]余英时.文史传统与文化重建[M].北京:三联书店,2004:176-179.
[7]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M].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11:2-5.
[8]吕思勉.中国文化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8:10.
[9]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123.
[10][日]沟口雄三.作为方法的中国[M].孙军悦译.北京:三联书店,2011:4-7.
[1]陈小萍,王虎.多元时代下的文化悖论——广告与话语霸权[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02):16.
[2]徐卫华.我国广告法制建设四十年:分期、特点及成果[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8,(0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