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郭静.《科学》杂志与近代中国科学观念的建构及传播[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6,(02):29-36.
 Guo Jing.Science Magazine and the Construction and Communication of Scientific Ideas in Modern China[J].FUTURE COMMUNICATION,2016,(02):29-36.
点击复制

《科学》杂志与近代中国科学观念的建构及传播()
分享到:

《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ISSN:2096-8418/CN:33-1334/G2]

卷:
期数:
2016年02期
页码:
29-36
栏目:
出版研究
出版日期:
2016-04-10

文章信息/Info

Title:
Science Magazine and the Construction and Communication of Scientific Ideas in Modern China
文章编号:
1008-6552(2016)02-0029-08
作者:
郭静
安徽大学 文学院,安徽 合肥,230039
Author(s):
Guo Jing
关键词:
《科学》 科学观念 建构 传播
分类号:
G237.5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科学》杂志是近代中国影响最大的科技期刊,它以“提倡科学,鼓吹实业,审定名词,传播知识”为宗旨,大量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内容,致力于近代科学观念的建构,并采用白话文、新式标点等新的传播方式,在国内外积极推介科学观念,对国民进行了全面的科学启蒙。但是,《科学》杂志及其中国科学社在极力宣扬科学观念的同时,带有明显的唯科学主义倾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当时人们思想的自由发展。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任鸿隽.《科学》三十五年回顾[J].科学,1951(增刊号):1-3.
[2]陈首,任元彪.《科学》的科学——对《科学》的科学启蒙含义的考察[J].自然科学史研究,2003(22增刊):12-32.
[3]社员.发刊词[J].科学,1915(1):3-7.
[4]樊洪业,张久春.任鸿隽文存——科学救国之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2:716-720.
[5]社员.例言[J].科学,1915(1):1-2.
[6]汪奠基.中国逻辑思想史(第1辑)[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09.
[7]严复.严复集(第5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6:1358.
[8]任鸿隽.说中国无科学之原因[J].科学,1915(1):8-13.
[9]任鸿隽.发展科学之又一法[J].科学,1922(6):521-524.
[10]胡适.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J].现代评论,1926(4):3-11.
[11]任鸿隽.科学精神论[J].科学,1916(1):1-8.
[12]唐建光.百年清华的中国年轮[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11:240.
[13]竺可桢.竺可桢全集(第2卷)[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541.
[14]梁启超.少年中国说[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9.
[15]唐德刚.胡适口述自传[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218.
[16]缪克构.报纸版面语言探析[D].上海:复旦大学,2008.
[17]张孟闻.《科学》的前三十年[J].编辑学刊,1986(4):43-45.
[18]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6.
[19]张君劢等.科学与人生观(一)[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9.
[20][美]郭颖颐.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1900—1950)[M].雷颐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17-18.

相似文献/References:

备注/Memo

备注/Memo:
作者简介:郭 静,女,新闻学博士生。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6-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