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李娟.跨文化传播语境下彼得·海斯勒的中国形象建构及其叙事话语研究[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5,(05):43-48.
点击复制

跨文化传播语境下彼得·海斯勒的中国形象建构及其叙事话语研究()
分享到:

《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ISSN:2096-8418/CN:33-1334/G2]

卷:
期数:
2015年05期
页码:
43-48
栏目:
话语与传播
出版日期:
2015-11-18

文章信息/Info

Title:
-
作者:
李娟
浙江传媒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浙江 杭州,310018
Author(s):
-
关键词:
彼得·海斯勒 中国形象 叙事 跨文化传播
分类号:
H08
DOI:
-
文献标志码:
-
摘要:
以《纽约客》前驻华记者彼得·海斯勒的中国报道为研究对象,运用跨文化传播理论与叙事学研究方法,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从彼此的“他者”、文化适应与异国乡愁、“传统范”与“现代性”的相互建构三个层次展开,探讨其建构中国形象的话语方式、文化价值与跨文化意义。海斯勒建构的“中国形象”不再是某种西方标准之下的参照物,也非宏大叙事中冷冰冰的“国家形象”,而是从现实的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融入了海斯勒作为“外来者”的体验与思考,包含了生活复杂性和个体独特性的现代中国。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美】彼得·海斯勒.寻路中国[M].李雪顺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119.
[2]【英】雷蒙·威廉斯.文化与社会[M].吴松江,张文定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403.
[3]【美】爱德华·萨义德.东方学[M].王宇根译.北京:三联书店,1999:2.
[4]【美】彼得·海斯勒.江城[M].李雪顺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159.
[5]【美】迈克尔·H.普罗瑟.文化对话[M].何道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56.
[6]单波.跨文化传播的问题与可能性[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56.
[7]【美】彼得·海斯勒.奇石[M].李雪顺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26.
[8]【美】爱德华·霍尔.超越文化[M].何道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10.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禹 夏,李溢婧.“他者”的图像表征:世界新闻摄影大赛中的中国形象研究(1967—2022)[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24,(02):65.
 YU Xia & LI Yi-Jing.The Image Representation of “The Other”: A Study of China's Image in World Press Photo Contest(1967—2022)[J].FUTURE COMMUNICATION,2024,(05):65.

备注/Memo

备注/Memo:
-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190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