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陈犀禾 程 功.新中国成立以来蒙古族题材电影中的文化身份表达[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4,(03):103.
点击复制

新中国成立以来蒙古族题材电影中的文化身份表达()
分享到:

《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ISSN:2096-8418/CN:33-1334/G2]

卷:
期数:
2014年03期
页码:
103
栏目:
蒙古族电影研究
出版日期:
2014-06-15

文章信息/Info

Title:
-
作者:
陈犀禾 程 功
Author(s):
-
关键词:
意识形态 民族话语 国族话语 文化身份
分类号:
J905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蒙族题材电影,不难看出由意识形态主导的红色银幕表达逐渐演变为了多元化的关于自然、历史和性别的民族话语。这种变化将蒙族的历史纳入中华民族历史的宏大叙事,蒙族独特文化表达成为了华语电影文化身份表达的一部分,蒙族的历史成就映射了当下的中国梦。新世纪以后,蒙族题材影片朝着全球化、类型化方面发展,文化身份表达的方式和题材日趋多元化。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程季华:中国电影发展史(第二卷)[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53.
[2]饶曙光. 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1:23-45.
[3]李奕明.“十七年”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的文化视点与主题[A]中国电影家协会编.论中国少数民族电影[C].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7:177.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徐文明.《宋景诗》中的身体叙述: 主流意识形态编码与难以规避的内在尴尬[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01):84.
[2]王勇.理解法兰克福学派传媒批判的钥匙:生成语境[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02):6.

备注/Memo

备注/Memo: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085”工程和一流学科建设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 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电影学”资助项目(S30103)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陈犀禾,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 影视艺术技术学院,上海,200072) 程 功,女,戏剧影视学博士生。(上海大学 影视艺术技术学院,上海,200072)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190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