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A]汪晖,陈燕谷文化与公共性[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125-126
[2][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曹卫东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12-13
[3][美]谢尔·以色列微博力[M]任文科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92
[4] 刘继荣网络公共领域的形成及其可能[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124
[5] 彭立群公共领域与宽容[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155
[6] 陈力丹 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78
[7] 刘梦泽微博的公共领域幻象——网络公共事务讨论中的扭曲沟通[D]清华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张爱凤.新媒介与当代中国文化政治的转向
——从微博热点事件看“微观政治”的影响[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2,(06):16.
[2]胡雨濛.大学生与父母微博认知采纳的
创新扩散研究:亲子网络的视角[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4,(02):36.
[3]李新祥 林吉.论微博段子手的失范及对策[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5,(04):60.
Li Xinxiang & Lin Ji(0).On the Anomie of Micro-blog's Joke-writer and Counter Measures[J].FUTURE COMMUNICATION,2015,(02):60.
[4]郜书锴 苏 柳.微博舆论场:现状分析与公共治理[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6,(06):30.
Gao Shukai & Su Liu.Micro-blogging as a Public Opinion Field:
Conditions Analysis and Public Governance[J].FUTURE COMMUNICATION,2016,(0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