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孔颖达,(魏)王弼,(晋)韩康伯编著 周易正义[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9:261
[2]福柯 词与物[M]莫伟民译上海:三联书店, 2001:8
[3]刘军“中国模式”:有耶无耶,是耶非耶?[J] 读书,2013(3):37
[4]参考消息网 英媒:好莱坞电影加入“奉承中国”内容[EB/OL]参考消息网2013-04-09 http://worldcankaoxiaoxicom/2013/0409/190347shtml
[5]弗朗西斯·福山 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M]黄胜强,许铭原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6]约翰·格雷 自由主义的两张面孔[M]顾爱彬,李瑞华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8:4
[7]吉登斯 现代性的后果[M] 田禾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56
[8]祖德·布鲁姆菲尔德·弗朗哥比安契尼 文化公民身份与西欧的城市治理[A] 尼克·斯蒂芬森编文化与公民身份(C)陈志杰译 吉林出版社,2007:145
[9]尹鸿,唐建英 走得出去才能站得起来——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电影软实力[J] 当代电影,2008(2):10-14
[10]乔杉 从“华莱坞”看文化产业发展[N]扬州日报,2012-08-15(4)
[11]尹鸿,萧志伟 好莱坞的全球化策略与中国电影的发展[J] 当代电影,2001(4):36-49
[12]齐隆壬 好莱坞,电影与政治[J] 当代(台湾),1999(139):19-29
[13]塔尔德 模仿律[M] 何道宽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中译者前言7
[14]罗艺军 中国电影诗学断想[J] 文艺研究,1999(4):49-51
[15]吴海清,张建珍 华语电影抑或华人电影——华语电影概念的反思[J] 电影艺术,2012(4):64-70
[16]安德烈·巴赞 电影是什么?[M]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3
[17]萨特 文学是什么[A] 刘小枫选编接受美学译文集[C]上海:三联书店,1989:91
[18]冯利 文化学词典[M] 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8:725
[19]郑焕钊 “世界华语电影:诗学·文化·产业”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 文艺研究,2010(9):149-152
[20]邵培仁,潘祥辉 论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策略[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65-73
[21]新浪娱乐 好莱坞后现瑙莱坞 尼日利亚成世界第三电影王国[EB/OL]新浪网 2006-03-24 http://entsinacomcn/m/f/2006-03-24/11241025911html
[22]任孟山 来自非洲的声音:瑙莱坞电影产业的崛起与启示[J] 当代电影,2013(2):131-134
[23]周玉渊,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 瑙莱坞与非洲和平:本土的才是适合的[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03-16
[24]詹姆斯·W凯瑞(James W Carey)作为文化的传播[M] 丁未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7
[25]胡苏晓 集体无意识——原型——神话母题——容格的分析心理学与神话原型批评[J] 文学评论,1989(1):133-140
[26]刘世文,付飞亮 文学艺术的本质:集体无意识和原型——论荣格的原型批评理论[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6(5):56-59
[27]叶舒宪 神话——原型批评[M]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28]严敏 “瑙莱坞”——非洲的好莱坞[J] 大众电影,2011(23):60
[29]郑焕钊 “世界华语电影:诗学·文化·产业”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 文艺研究,2010(9):149-152
[30]戴锦华 百年之际的中国电影现象透视[J] 学术月刊,2006(11):113-121
[31]戴元光,邱宝林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文化传播策略检讨[J] 现代传播,2004(2):49-53
[32]金丹元 艺术感悟与审美反思[M] 学林出版社,2008:70-71
[33]陈旭光 中国电影大片:“类型性”角度的思考[J]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9(3):1-7
[34]叶风 探寻中国动画的脊梁——于中国电影百年之际谈中国动画电影发展[J] 电视字幕:特技与动画,2005(12):35-37
[35]梁漱溟 中国文化要义[M] 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46
[36]尹鸿,唐建英 走得出去才能站得起来——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电影软实力[J] 当代电影,2008(2):10-14
[37]宋家玲 影视艺术审美心理特性——兼论我国“转型期”影视审美心理的变化[A] 胡智锋 影视文化前沿[C]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103
[1]陈晓达.透视当代泰国电影产业的崛起[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2,(01):67.
[2]杨晓鸿.中国电影的大时代还有多远——基于票房陷阱与现代性迷思的断想[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4,(01):63.
[3]何镇飚,卢林琪.大学生观影的媒介依赖、习惯与行为研究——以华莱坞的视角[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4,(02):83.
[4]海 阔 刘丽颖.风险与机遇的角逐:21世纪国际电影投融资研究[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5,(03):64.
Hai Kuo & Liu Liying.Competing of Risks and Opportunities:The International Film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Research Since the 21st Century[J].FUTURE COMMUNICATION,2015,(02):64.
[5]胡晓梅.呈现·重构·扩散:华莱坞电影中的中医影像[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6,(04):69.
Hu Xiaomei.Presentation, Reconstruction and Dissemination: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Huallywood Films[J].FUTURE COMMUNICATION,2016,(02):69.
[6]陈江柳.家庭院线:华莱坞电影消费模式的创新路径与策略[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7,(03):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