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黄钟军.魏德圣:台湾电影的新态度[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3,(03):79-83.
点击复制

魏德圣:台湾电影的新态度()
分享到:

《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ISSN:2096-8418/CN:33-1334/G2]

卷:
期数:
2013年03期
页码:
79-83
栏目:
华语电影新态势
出版日期:
2013-06-30

文章信息/Info

Title:
-
作者:
黄钟军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浙江杭州,310028
Author(s):
-
关键词:
魏德圣台湾电影原住民
分类号:
J905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作为台湾新生代导演的领袖人物,魏德圣以自己的两部影片彰显出了其明显的艺术个性和作者倾向。文章基于巴赞的作者理论,试图从城市与乡村、文明与野蛮、亲日与仇日等三个面向去研究魏德圣透过影片所表达出来的立场与态度,认为魏德圣在创作时不会用简单的二元思维去看待一些复杂的价值问题,反而能够站在一个更高层面去理性思考、分析,从而表现出对城乡、族群以及民族矛盾等问题的新态度。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安德烈·巴赞.作者策略[A]. 吉姆希里尔.电影手册:1950年代:新现实主义,好莱坞,新浪潮[C].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社,1985.
[2]李振广.当代台湾政治文化转型探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215.
[3]黄怡玫,曾芷筠.不曾遗落的梦[M] .台北:书林出版有限公司,2010:98.
[4]郑秉泓.台湾电影爱与死[M].台北:书林出版有限公司,2010:24.
[5]方南菲.国人谁识赛德克——叶舒宪谈《赛德克·巴莱》[N].中华读书报,2012-07-25(5).
[6]韩福东.我为什么要亲日仇日——专访《塞德克·巴莱》的导演[J],南风窗,2012(10):88.
[7]张之薇.信仰的切入——魏德圣与“塞德克·巴莱”的灵魂对话[J].艺术评论,2012(6):84.
[8]吴冠平.骄傲的塞德克·巴莱——魏德圣访谈[J].电影艺术,2012(3):54.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黄钟军.华语电影大格局下台湾电影的特殊品格探讨[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2,(02):55.
[2]陈林侠,周露霞.当下台湾电影中的自然、黑帮与音乐[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1,(05):75.
[3]袁庆丰.当代台湾电影进入大陆社会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冲击——以2002年的《台北晚9朝5》为例[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3,(02):71.
[4]陈 娟.台湾新青春电影:类型的深化与影像构建[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4,(03):122.
[5]李丹舟.论都市地景与电影美学的二元互动 ——以台湾宝藏岩历史聚落的影像空间呈现为例[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5,(01):81.

备注/Memo

备注/Memo:
作者简介:黄钟军,男,讲师,电影学博士,传播学博士后。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3-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