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韩小磊对第五代的文化突围——后五代的个人电影现象[J]电影艺术,1995(2):58
[2]郝建“第六代”:命名式中的死亡与夹缝中的话语生命[J]山花,2005(3):128
[3]张念谁在雕刻真实[J]南风窗,2004(10):82
[4][法]德波景观社会[M]王昭凤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3
[5]姜华大众文化理论的后现代转向[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75-77
[6]陈犀禾,吴小丽影视批评:实践与理论[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392
[7]贾磊磊时代影像的历史地平线——关于中国“第六代”电影导演历史演进的主体报告[J]当代电影,2006(5):26
[8]陈旭光,苏涛论新世纪的“后五代”电影现象[J]文艺争鸣,2007(1):109
[9]衣俊卿文化哲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13
[10]费孝通文化自觉的思想来源与现实意义[J]文史哲,2003(3):15
[11]Dadashi HPersian blues'[J]Sight and Sound,2002,12(1):32-34
[12]尹鸿当代电影艺术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63
[1]袁庆丰.第六代导演:忠实于时代记录和
叙事功能的恢复
——以顾长卫的《孔雀》为例[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2,(06):50.
[2]袁庆丰.第六代导演作品的主体性视角流变
与颠覆性的主题和艺术表达——以王超编导的《安阳婴儿》为例[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4,(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