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冯国翼.人到中年的文化回归——第六代电影导演创作转型的缘由[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3,(01):83-90.
点击复制

人到中年的文化回归——第六代电影导演创作转型的缘由()
分享到:

《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ISSN:2096-8418/CN:33-1334/G2]

卷:
期数:
2013年01期
页码:
83-90
栏目:
当代导演
出版日期:
2013-02-25

文章信息/Info

Title:
-
作者:
冯国翼
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上海,200072
Author(s):
-
关键词:
第六代导演时代困境集体转型文化回归
分类号:
J904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转型前的中国第六代电影导演,大都渴望超越“景观化”而又深陷于与这种“景观化”互文的“后现代”中性化模式中,既疏离了国内普通的观众,又游离于中国的电影体制之外,集体陷入了时代的困境。在新世纪,第六代导演集体走向创作转型,力图与国内广大受众的品味和市场的需要相适应,个人化叙事与主流价值取向相协调,特别注重对本土传统文化中“人情”要素的显现,引领一种对“情”的体验、思考和对历史缅怀的中国人寻根之旅。由此可见,在全球化背景下,通过长期的文化甄别与选择,其对社会人生关注的视角已从西化的旨趣中转移,并聚焦在中国人心理深层中的“情感”基因上,这明显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回归和弘扬。“人到中年”的第六代导演,其文化心态已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韩小磊对第五代的文化突围——后五代的个人电影现象[J]电影艺术,1995(2):58
[2]郝建“第六代”:命名式中的死亡与夹缝中的话语生命[J]山花,2005(3):128
[3]张念谁在雕刻真实[J]南风窗,2004(10):82
[4][法]德波景观社会[M]王昭凤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3
[5]姜华大众文化理论的后现代转向[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75-77
[6]陈犀禾,吴小丽影视批评:实践与理论[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392
[7]贾磊磊时代影像的历史地平线——关于中国“第六代”电影导演历史演进的主体报告[J]当代电影,2006(5):26
[8]陈旭光,苏涛论新世纪的“后五代”电影现象[J]文艺争鸣,2007(1):109
[9]衣俊卿文化哲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13
[10]费孝通文化自觉的思想来源与现实意义[J]文史哲,2003(3):15
[11]Dadashi HPersian blues'[J]Sight and Sound,2002,12(1):32-34
[12]尹鸿当代电影艺术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63

备注/Memo

备注/Memo:
作者简介:冯国翼,男,硕士研究生。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3-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