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卢家银.互联网在横向传播发展中的作用[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1,(04):19-23.
点击复制

互联网在横向传播发展中的作用()
分享到:

《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ISSN:2096-8418/CN:33-1334/G2]

卷:
期数:
2011年04期
页码:
19-23
栏目:
新媒体与媒介融合
出版日期:
2011-08-20

文章信息/Info

Title:
-
作者:
卢家银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北京,100089
Author(s):
-
关键词:
互联网横向传播信息近用对话公民参与
分类号:
G2062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伴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兴起与发展,互联网为横向传播创造了空前优越的条件,既为民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信息近用机会,又为民众创建了全新的表达渠道、推动了社会的横向对话,还有效提高了民众的参与度,打破了纵向传播垄断传播领域的不平衡格局,推动了传播民主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Luis Ramiro Beltrán Farewell to Aristotle: Horizontal Communication[J]Communication 5 (1980)
[2] Luis Ramiro Beltrán Farewell to Aristotle: Horizontal Communication[J]Communication 5 (1980): 17
[3] 郭良 网络创世纪:从阿帕网到互联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170
[4] 李永刚 我们的防火墙:网络时代的表达与监管[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0
[5] 李永刚 我们的防火墙:网络时代的表达与监管[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3
[6] [美]戴尔·佩斯金(Dale Peskin),安德鲁·纳齐森(Andrew Nachison)新兴媒体重新构建全球化社会[EB/OL]http://usinfoorg/media/NewMedia_gbhtm 2006-05-03
[7] 胡泳 众声喧哗: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85
[8] 李永刚 我们的防火墙:网络时代的表达与监管[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4
[9] 胡泳 众声喧哗: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85
[10] 李永刚 我们的防火墙:网络时代的表达与监管[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3
[11] [英]丹尼斯·麦奎尔,[瑞典]斯文·温德尔大众传播模式论[M]祝建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182
[12] [美]约翰·布洛克曼 未来英雄:33位网络时代精英预言未来文明的特质[M]汪仲,邱家成,韩世芳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108
[13] 吴志华政治学导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306
[14] Marshall McLuhan Understanding media: the Extensions of Man[M] New York: McGraw-Hill, 1966: 207
[15]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cn/research/bgxz/tjbg/201101/P020110221534255749405pdf,2011-03-12
[16] [美]罗伯特·普特南 使民主运转起来[M]王列,赖海榕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206
[17] 北风 2007中国网络事件盘点[EB/OL]http://wwwbulloggercom/blogs/wenyunchao/archives/120093aspx, 2007-12-15
[18] 朱竞若,蒋升阳厦门PX项目:续建、停建还是迁建?[N]人民日报,2007-12-19(5)
[19] 刘晓苏互联网视野下的政治参与[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195
[20] 卢家银,孙旭培新媒体在地方治理中的作用——以厦门PX事件为例[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13
[21] 孙旭培纵向传播强劲、横向传播薄弱——论我国古代社会信息传播的特点[J]新闻与信息传播研究,2008(4):4-12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许鑫.网络公众参与:机制、局限与意义——基于三个网络公共事件的比较分析[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4,(02):44.
[2]曾一果.新媒体与青年亚文化的转向[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6,(04):2.
 Zeng Yiguo.New Media and the Turn of Youth Subculture[J].FUTURE COMMUNICATION,2016,(04):2.
[3]马克秀.互联网与乡村社会结构变迁的研究框架思考 ——基于山东“淘宝村”的传播社会学分析[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7,(04):40.
[4]范志忠 封雨汐.互联网时代民营影视企业的产业融合与跨越式发展——以华策影视为例[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8,(01):51.
 Fan Zhizhong & Feng Yuxi.The Industrial Integrationand Leapfrog Development of Private Film and Television Companies in the Internet Age: The Example of Huace Media[J].FUTURE COMMUNICATION,2018,(04):51.
[5]田思俭,郑湘明.虚拟制造:新媒体产业的无尽宝藏[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8,(04):89.

备注/Memo

备注/Memo:
作者简介:卢家银,男,讲师,文学博士。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1-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