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钢论社会转型的本质和意义[J]求实,2001(1):55
[2][英]格雷厄姆·默多克传播与现代性的构成[A]载李陀,陈燕谷视界(第7辑)[C]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转引自陈卫星传播的观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68
[3]黄会林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9-10
[4]邹文广,崔唯航私人时间与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兴起[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1995(5):61
[5]杨宜音个体与宏观社会的心理关系:社会心态概念的界定[J]社会学研究,2006(4):128
[6][美]约翰·R·霍尔,玛丽·乔·尼兹文化:社会学的视野[M]周晓红,徐彬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313
[7]伍旭升30年中国畅销书史[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9:235
[8]本刊编辑部如果韩寒没有成为韩寒[J]南方人物周刊,2007(28):19
[1]韩琛.王朔与新时期中国电影的文化转型[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05):66.
[2]郜书锴.从集权到分权:媒介转型研究回顾与评述[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04):21.
[3]尤游 冯艳.城市传媒在社会转型中的社会角色分析[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2,(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