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万丽萍,向 斌,王 敏.饭圈内部集体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控制研究[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23,(05):70-78.
 WAN Li-ping,XIANG Bin & WANG Min.Study on Labor Control in the Process of Collective Production Inside Fans Community[J].FUTURE COMMUNICATION,2023,(05):70-78.
点击复制

饭圈内部集体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控制研究()
分享到:

《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ISSN:2096-8418/CN:33-1334/G2]

卷:
期数:
2023年05期
页码:
70-78
栏目:
媒介社会
出版日期:
2023-10-20

文章信息/Info

Title:
Study on Labor Control in the Process of Collective Production Inside Fans Community
文章编号:
2096-8418(2023)05-0070-09
作者:
万丽萍1向 斌2王 敏3
(1.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2.3.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Author(s):
WAN Li-pingXIANG Bin & WANG Min
关键词:
饭圈 劳动过程 情感认同 崇高体验 主体回归
分类号:
G206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关于饭圈内部集体生产过程的劳动控制问题,本研究采用网络民族志与半结构化深度访谈的方法,发现饭圈内部的管理层利用与放大饭圈成员“为爱发电”的情感动能,通过认同嵌套、情感反馈与行动引导三种劳动控制手段,助推饭圈内部集体生产的“幻像”。同时,饭圈成员能够进行“自我调适”,从“认同弱化”“价值缺憾”到“行动乏力”,形成粉丝基于自身需要和现实考量而反抗饭圈内部劳动控制的行为路径。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胡泳,刘纯懿.现实之镜:饭圈文化背后的社会症候[J].新闻大学,2021(8):65-79+119.
[2]常江,朱思垒.粉丝文化:范畴、变迁与“出圈”[J].青年记者,2021(19):9-11.
[3]胡岑岑.从“追星族”到“饭圈”——我国粉丝组织的“变”与“不变”[J].中国青年研究,2020(2):112-118+57.
[4]孟威.媒体与粉丝文化——一种互动关系的视角[J].青年记者,2021(19):22-25.
[5]陶东风.粉丝文化读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18-221.
[6]刘宏,臧赫.粉丝生产偶像:粉丝文化的新变化——以养成系偶像的生产为例[J].青年记者,2021(19):16-18.
[7]曾庆香.“饭圈”的认同逻辑:从个人到共同体[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0(19):14-23.
[8]潘曙雅,张煜祺.虚拟在场:网络粉丝社群的互动仪式链[J].国际新闻界,2014(9):35-46.
[9]王倩.虚拟社区“鹿晗吧”的“迷群”身份认同建构研究[J].教育传媒研究,2017(2):80-83.
[10]马志浩,林仲轩.粉丝社群的集体行动逻辑及其阶层形成——以SNH48 Group粉丝应援会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18(6):13-19+45.
[11]胡岑岑.迷群领导者特征的参考指标的编制及验证[J].新闻春秋,2014(1):65-74.
[12]胡岑岑.建构社区与制造快感:网络社区中粉丝的交流实践类型及意义[J].国际新闻界,2018(3):152-173.
[13]姜雯嘉.传播视域下的“饭圈文化”探析[J].东南传播,2019(6):51-53.
[14]闻翔,周潇.西方劳动过程理论与中国经验:一个批判性的述评[J].中国社会科学,2007(3):29-39.
[15]游正林.管理控制与工人抗争——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研究中的有关文献述评[J].社会学研究,2006(4):169-185+245.
[16]李洁.重返生产的核心——基于劳动过程理论的发展脉络阅读《生产政治》[J].社会学研究,2005(5):234-242+246.
[17][美]迈可·布若威.制造甘愿:垄断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历史变迁[M].林宗弘,等译.台北:群学出版社,2005:101.
[18]郑广怀,孙慧,万向东.从“赶工游戏”到“老板游戏”——非正式就业中的劳动控制[J].社会学研究,2015(3):170-195+245.
[19]姚建华,徐偲骕.全球数字劳工研究与中国语境:批判性的述评[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5):141-149.
[20]贾文娟,钟恺鸥.另一种娱乐至死?——体验、幻象与综艺娱乐节目制作过程中的劳动控制[J].社会学研究,2018(6):159-185+245.
[21]涂永前,熊赟.情感制造:泛娱乐直播中女主播的劳动过程研究[J].青年研究,2019(4):1-12+94.
[22]施芸卿.制造熟客:劳动过程中的情感经营——以女性美容师群体为例[J].学术研究,2016(7):60-68+177.
[23]戴海波,杨惠.劳动过程理论视域下记者“新闻民工”角色认知的形成机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9):164-169.
[24]何明洁.劳动社会学视野中的服务业研究[J].学理论,2010(29):61-64.
[25]李珺平.试论崇高体验[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3):53-59.
[26]Burawoy, M.(2001). Dwelling in capitalism, traveling throughsocialism.ln Baldoz, R.et al,(eds.).The critical study.of work.Philadelphia:Temple University Press,21-44.
[27]张淑华,李海莹,刘芳.身份认同研究综述[J].心理研究,2012,5(1):21-27.
[28]彭兰.网络的圈子化:关系、文化、技术维度下的类聚与群分[J].编辑之友,2019(11):5-12.
[29]Zelizer,V.A.(2012)How I became a relational economic sociologist and what does that mean?Politics & Society, 40(2): 145-174.
[30]童祁.饭圈女孩的流量战争:数据劳动、情感消费与新自由主义[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72-79.
[31]陈彧.共享仪式与互赠游戏——以百度贴吧为例的虚拟粉丝社群研究[J].当代传播,2013(6):27-29.
[32]庄曦,董珊.情感劳动中的共识制造与劳动剥削——基于微博明星粉丝数据组的分析[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9(6):32-42.
[33]裴宜理.重访中国革命:以情感的模式[J].中国学术,2001,3(4):97-121.
[34]Tuckman,A.& Whittall,M.(2002).Affirmation, games, and insecurity:Cultivating consent within a new workplace regime.Capital & Class,26(1): 65-93.
[35]Burawoy,M.(1979).Changes in the labor process under monopoly capitalis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36]杨馨.情感劳动的传播政治经济学批判——以L后援会为个案[J].新闻记者,2020(9):14-24.
[37]罗建文.论劳动过程中的劳动者主体性及其激活[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37-46.
[38]陈新民,雷晨琅.数字劳动与自我建构:粉丝参与的二重性[J].新闻与写作,2021(3):54-61.
[39]苏平富.意识形态的秘密:“他者的短缺”或“真实的缺失”——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初探[J].哲学研究,2006(8):66-70.
[40][斯络文尼亚]斯拉沃热·齐泽克.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M].季广茂,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77.
[41]刘海明,冯梦玉.数据至上的“饭圈”乱象反思[J].青年记者,2021(11):40-42.
[42]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33.
[43]安静,张妮.基于治理政策的网络“饭圈”乱象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510-516.

相似文献/References:

备注/Memo

备注/Memo:
基金项目“影像与印象:电影里的中国形象创作、接受与传播研究”(20YJA760074)。
作者简介:万丽萍,女,副教授,博士; 向斌,男,硕士研究生; 王敏,女,硕士研究生。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3-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