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章文宜,莫少群.解读青年文化症候:“躺平”模因的感觉结构分析[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22,(04):26-35.
点击复制

解读青年文化症候:“躺平”模因的感觉结构分析()
分享到:

《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ISSN:2096-8418/CN:33-1334/G2]

卷:
期数:
2022年04期
页码:
26-35
栏目:
媒介社会
出版日期:
2022-08-20

文章信息/Info

Title:
-
文章编号:
2096-8418(2022)04-0026-10
作者:
章文宜莫少群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Author(s):
-
关键词:
躺平 模因 感觉结构 社会结构 青年文化
分类号:
G122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躺平”一词在2021年爆红,作为一种文化模因在网络流行,并形成独特的网络自嘲文化。青年网民以戏仿、拼贴的传播策略,对“躺平”模因进行模仿、复制和传播,表达了青年的身份焦虑。“躺平”青年以戏谑化的姿态调用网络媒介空间的“符号资源”和“符号权力”实现话语狂欢,在社区交往中获得情绪宣泄和身份认同,并与父辈、主流文化进行情感沟通。这种新兴的社会体验成为新一代青年的感觉结构,反映了青年在社会压力下的软性抵抗,阶层固化感知中的焦虑无奈及现实剥夺感下采取的防御性悲观。文章借作为青年感觉结构的“躺平”,揭示宏大社会结构中的现实矛盾,发现青年感觉结构与社会结构之间存在双向建构的关系。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雪球.躺平的人,最后下场会有多惨?[EB/OL].https://xueqiu.com/8405340079/181926633.
[2]李锋亮.躺平态度极不负责[EB/OL].https://finance.sina.com.cn/china/2021-05-28/doc-ikmxzfmm5233741.shtml.
[3]宋德孝,别杨杨.“低欲望躺平主义”的本质、危害及其超越—基于当代青年多元需求的分析视角[J].中国青年研究,2022(2):22-29.
[4]郝强.从“感觉结构”到“情感转向”——雷蒙·威廉斯与当代西方情感理论的关系[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12-19.
[5][英]雷蒙德·威廉斯.漫长的革命[M].倪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57.
[6][英]雷蒙德·威廉斯.马克思主义与文学[M].王尔勃,周莉,译.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141.
[7]Papacharissi,Z.(2015). Affective publics and structures of storytelling: Sentiment,events and mediality.Information,Communication & Society,19(3):307-324.
[8]曹洵.从“草根”到“困难群众”:作为在线感觉结构的“自我矮化”[J].文化研究,2019(3):144-159.
[9]Dawkins,R.(2006 ).The selfish gen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0]Knobel,M.& Lankshear,C.(2007). A new literacies sampler. New York: Peter Lang.
[11]杨勇.网络流行语衍生、传播的理据和方向[J].学术界,2016(2):99-110.
[12]Szablewicz,M.(2014). The‘losers'of China's internet: Memes as‘structures of feeling'for disillusioned young netizens.China Information,28(2): 259 - 275.
[13][美]伊莱休·卡茨.媒介研究经典文本解读[M].常江,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231.
[14]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54-64.
[15] Shifman,L.(2014).Memes in digital culture.Cambridge:The MIT Press.
[16]王俊秀.“冷词热传”反映的社会心态及内在逻辑[J].人民论坛,2021(5)下:96-99.
[17]知乎.为什么“躺平”成为中国新的流行语?[EB/OL].https://zhuanlan.zhihu.com/p/380661915.
[18]Harris,D.(2000). Film parody.London: British Film Institute.
[19][美]约翰·费斯克.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M].李彬,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31.
[20]黄晓武.文化与抵抗——伯明翰学派的青年亚文化研究[J].外国文学, 2003(2):30-39.
[21][美]约翰·费斯克.理解大众文化[M].王晓珏,宋伟杰,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63.
[22]光明网评论员.年轻人选择“躺平”,也是在传递信号[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0076829200322631&wfr=spider&for=pc
[23]环球锐评.声称要“躺平”的年轻人,总在黎明被自己设的闹钟唤醒[EB/OL].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0995239566246725&wfr=spider&for=pc
[24][美]赖特·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M].陈强,张永强,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6:3-8.
[25][美]迪克·赫伯迪格.亚文化风格的意义[M].陆道夫,胡疆锋,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01.
[26]张传洲.中国社会阶层固化趋势及其治理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182-188.
[27][美]保罗·福塞尔.格调: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M].梁丽真,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192.
[28]周翔,李镓.网络社会中的“媒介化”问题:理论、实践与展望[J].国际新闻界,2017(04):137-154.
[29]赵鼎新.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78.
[30]凤凰网.中国如何缩小贫富差距?[EB/OL]. https://finance.ifeng.com/c/8Aew20l9C7n.
[31]袁爱清,邵培仁.防御性的胜利:弱势群体话语权实现的内在路径[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8):60-64.
[32]杨击,叶柳.情感结构:雷蒙威·廉斯文化研究的方法论遗产[J].新闻大学,2009(1):138-142.
[33]李培林.社会学与中国社会巨变[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249.
[34][日]大前研一.低欲望社会:“丧失大志时代”的新复国论[M].姜建强,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8:2.

相似文献/References:

备注/Memo

备注/Memo: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我国青少年网络舆情的大数据预警体系与引导机制研究”(20&ZD012); 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耽美迷群的权力生产与规训研究”(KYCX21-1275)。 作者简介:章文宜,女,讲师,博士研究生; 莫少群,男,教授,博士生导师。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2-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