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赵建新.再论史剧中的“历史真实” ——兼及一种超越历史实证主义的史剧观[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21,(06):84-91.
 ZHAO Jian-xin.On "Historical Truth" in Historical Plays:A View of Historical Drama that Transcends Historical Positivism[J].FUTURE COMMUNICATION,2021,(06):84-91.
点击复制

再论史剧中的“历史真实” ——兼及一种超越历史实证主义的史剧观()
分享到:

《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ISSN:2096-8418/CN:33-1334/G2]

卷:
期数:
2021年06期
页码:
84-91
栏目:
历史剧研究
出版日期:
2021-12-15

文章信息/Info

Title:
On "Historical Truth" in Historical Plays:A View of Historical Drama that Transcends Historical Positivism
文章编号:
2096-8418(2021)06-0084-08
作者:
赵建新
中国戏曲学院,北京100068
Author(s):
ZHAO Jian-xin
关键词:
史剧 历史真实 历史内在可能性 历史诗学
分类号:
I23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文章比较了历史剧与现实剧的不同评价标准,认为与“历史真实”相对应的逻辑概念并不存在于现实剧的评价体系之中。史剧的这种特殊标准暗含了对“史”的过分强调以及对“戏”的严苛制约。从研究对象、研究主体和研究本质三方面来看,历史真实是通过文献手段不断去蔽澄明、让历史实在渐次出场和敞开的过程,是一个永远开放而非已然封闭的系统,动态性、开放性和不断更新是其本质。承认历史真实的复杂性和否定历史真相、阻止人们去追求历史真相的历史虚无主义具有本质区别。史剧艺术追求的是历史内在可能性,它通过对历史情境的具体化和丰富化得以实现。对历史内在可能性的追求,是史剧创作中“艺术真实”的题中应有之义。优秀的史剧作品必然内含历史内在可能性,而深刻的历史研究也会具有一定的诗学原则。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法]米歇尔·福柯著.知识考古学[M]. 谢强,马月,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6.
[2]陈桐生译注.国语·卷十五·晋语九[M].上海:中华书局,2016:79.
[3]赵建新.历史假说与时代精神——以“赵氏孤儿”的改编为例[J].广东艺术,2018(5):4-12.
[4]谭霈生文集·五[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347.
[5]赵建新.“最差的两折”还是“最好的两折”——就罗周的“问陵”“宴敌”两场戏与薛若琳商榷[J].戏剧与影视评论,2020(1):29-43.
[6]外国文学研究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莎士比亚评论汇编(2)[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436.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陈阳,方思宇.观念与形式:重返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电影现场[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8,(05):27.

备注/Memo

备注/Memo: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戏曲历史题材创作研究”(20ZD23)、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戏曲史·北京卷”(19ZD06)。
作者简介:赵建新,男,教授,博士,北京市文联2021年度签约评论家。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