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禹 夏,石梦鑫.媒介融合背景下非虚构新闻写作叙事特征与发展趋势研究[J].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21,(02):18-30.
点击复制

媒介融合背景下非虚构新闻写作叙事特征与发展趋势研究()
分享到:

《未来传播》(浙江传媒学院学报)[ISSN:2096-8418/CN:33-1334/G2]

卷:
期数:
2021年02期
页码:
18-30
栏目:
媒介社会
出版日期:
2021-04-25

文章信息/Info

Title:
-
文章编号:
2096-8418(2021)02-0018-13
作者:
禹 夏石梦鑫
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Author(s):
-
关键词:
非虚构新闻写作 “谷雨实验室” 叙事学 媒介融合
分类号:
G212.2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受受众个体意识觉醒,市场偏好显露等因素推动,非虚构写作在新闻领域愈发火热,网络非虚构写作平台发展势头强劲。已有的研究大多侧重于描述非虚构写作发展历程、厘定其概念内涵,研究方法大多采用文本分析,少有文献基于媒介融合的背景,详细描述移动终端平台中的非虚构新闻写作的发展近况。该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以新兴且具有影响力的非虚构新闻写作平台——腾讯“谷雨实验室”为研究对象,从叙事学角度探究基于移动终端平台生产与传播的非虚构新闻写作,在内容题材、形式结构等方面呈现出典型性特征。本研究认为,基于移动终端平台生产与传播的非虚构性新闻写作在写作对象、报道议题、叙事策略与写作手法等方面出现诸多区隔于传统媒体特写报道的新特征。同时也发现,为追求传播效果,移动终端平台非虚构新闻写作仍旧存在文学性与客观性边界混淆、议题偏向社会阴暗面、叙事刻意追求戏剧效果徒生波折等问题。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王艳.媒介融合背景下非虚构新闻写作的实践研究[D].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2]刘蒙之,张焕敏.非虚构写作:内涵、特点以及在我国兴起的多维因素[J].媒介批评,2017(00):216-224.
[3]范以锦,匡骏.新闻领域非虚构写作:新闻文体创新发展的探索[J].新闻大学,2017(3):56-61.
[4]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9.
[5]方毅华.新闻叙事导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4:122.
[6]胡亚敏.叙事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0.
[7]罗钢.叙事学导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217-218.
[8][法]热拉尔·热奈特.叙事话语 新叙事话语[M].王文融,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29-132.
[9]姚胤米.凉山大火中牺牲的年轻战士们[EB/OL].https://mp.weixin.qq.com/s/1SCzGUyXAskbLMdHyihfTA?from=singlemessage&scene=1&subscene=10000&clicktime=1587265740&enterid=1587265740,2019-4-2.
[10]袁琳.社交网络上的最后告白[EB/OL].https://mp.weixin.qq.com/s/TiXjGP6TMVSclVpBiEkfZw,2019-9-17.
[11]董小英.叙事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275.
[12]小基.当一个北漂知识青年回家种地[EB/OL].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4681339,2019-8-12.
[13][美]杰克·哈特. 故事技巧:叙事性非虚构文学写作指南[M].叶青,曾轶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21.
[14]欧阳照.电视新闻的叙事学研究[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50.
[15]施展萍.巴黎圣母院被烧毁的24小时[EB/OL].https://mp.weixin.qq.com/s/whyAsod2-GQX2K9bObPRTg,2019-2-19.
[16]姚璐.林生斌:人间又一年[EB/OL].https://mp.weixin.qq.com/s/IL2ZztmA4WK6FqksVsv3Kw,2020-4-9.

相似文献/References:

备注/Memo

备注/Memo:
作者简介:禹夏,男,讲师,博士研究生; 石梦鑫,女,本科生。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1-04-15